“由于寒冷,当地人在打招呼的时候仅仅会用眉毛上挑一下。”从事旅游行业的TannyPor10月31日对新闻记者说,在格陵兰,最高的大楼就是政府大楼,这座楼同时也还是一座商场。
而格陵兰自治政府内也容纳了一些有着极地生活经验的人,比如渔业和狩猎部部长凯尔·克里斯蒂安·克鲁斯,他之前就是一位非常资深的猎人。
丹麦驻华大使馆开展“格陵兰日”活动,格陵兰总理吉尔森(左二)及主要政府官员身穿“Anorak”传统服饰接受采访。新闻记者于潇清图
10月31日,丹麦驻中国大使馆举行“格陵兰日”活动,包括格陵兰自治政府总理金·吉尔森以及政府主要官员悉数参加。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没有像一般的外交场合中穿着西装,而是选择穿着民族传统服饰,这种在当地语言里被称作“Anorak”的传统服饰几乎将人包裹的不漏一寸皮肤,在场的格陵兰人笑称,或许这就是冲锋衣的最初模板。
随着近年来“北极热”的持续升温,格陵兰与中国的合作也越来越多,他们还希望,这种合作能够在公众层面继续延伸。
格陵兰人称自己“和中国人相近相亲”
有着220万平方公里的格陵兰,人口数量却仅有5.7万人,这意味着整个格陵兰的居民还坐不满可容纳八万人的上海体育场。
而寒冷则是格陵兰岛的另一个代名词。不过,当提到中格关系的时候,话题就热络起来。很多格陵兰人介绍自己时都会有意的加上一句“祖先是从蒙古高原迁徙而来,与中国人相近相亲”的描述。
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金·吉尔森在回答澎湃新闻提问时表示,“我们非常高兴来到中国,中国在很多方面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
在中国,吉尔森一行会见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吴海龙以及中国国家海洋局的官员。而近一阶段以来,中格之间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北极合作与北极问题的研究是重点。
2016年,中格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与格陵兰教育、文化、研究和宗教部科学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谅解备忘录,双方将以具体项目为抓手,推动务实合作,通过联合观测和科学考察、数据资料信息共享及人员互访交流等方式,积极推动大气、冰川和高空物理等多学科北极科研合作和后勤保障合作。
8月30日,中国北极科考船“雪龙号”正是在格陵兰岛附近的戴维斯海峡出发,开启了最新一期的北极航行与科考。
吉尔森表示,“今年,我们与中国的官员也在冰岛举行的北极圈论坛大会上见面。双方约定明年会在北极合作方面有更多的推进与交流。这一方面包括科学专家的合作,另一方面也包括促进普通大众之间的交流。”
“目前每年只有1300左右人次的中国游客到访格陵兰,所以我们热切希望在中国开展赴格陵兰的旅游业。”吉尔森说。
中国前驻丹麦大使甄建国对澎湃新闻表示,“中国与丹麦之间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这也当然包括了格陵兰。格陵兰人民对中国人民非常友好,中国和格陵兰也一直保持着比较良好的关系,双边合作越来越多,格陵兰目前已经在青岛建立了渔业加工厂。”
全球变暖的近距离亲临者
绝大部分土地在北极圈内的格陵兰,81%的土地都常年被冰雪覆盖,寒冷给格陵兰带来了巨大的水资源以及雪文化的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干扰着格陵兰的发展。大部分时间里,进入格陵兰都要靠具有破冰能力的船只,因为北冰洋上常年有大量的浮冰。
然而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给格陵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巨大的,从事旅游行业的安德开玩笑说,“有的游客甚至觉得自己被欺骗了,明明来北极玩却体验着20多℃的气温。”
“的确,气候变暖或许让格陵兰有了些许改变,至少海面的浮冰更少了些。”Tanny说道。
即便如此,对气候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仍然是格陵兰非常重视的事情。格陵兰工业、劳动、贸易及能源部部长汉斯·依诺克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气候变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我们的农业以及畜牧业都可能从中受益。但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敏感的时代,因此格陵兰在这方面的规定非常严格,这点未来的游客会亲身感受到。我们会不断地为减少污染,开发可再生能源而努力。”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