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被称作“雪山之王”的猫科豹属动物,平均活动海拔高度为3000—4500米。它喜欢沿着山脊线、峭壁或者山涧底部行走,其花色往往能和其所处环境完美融合,将自己隐蔽起来。
其实,雪豹似乎也并不怎么怕人,它只是不愿意和人靠得太近。在青藏高原,雪豹处在食物链顶端,它的举手投足,都带着股睥睨众生的怡然。
雪豹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易危”物种。本文图片由王鹏提供
“它是离神最近的生物。”这是纪录片导演王鹏心中的雪豹。
10月23日是国际雪豹日。王鹏近期的主要工作,是为再次进山拍雪豹做准备。从2013年起,王鹏和伙伴进入甘肃盐池湾国家自然保护区,开始了对雪豹旷日持久的追寻和拍摄。
想用镜头捕捉到雪豹的身影,绝非易事。当初决定拍雪豹,王鹏的理由很简单——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做的过程中我们才发现,太难了。”王鹏加重语气,又说了一遍,“太难了。我们之前在里面呆了10个月,啥也没拍到。”
凡是做过野外雪豹调查的人,都知道追寻这种神秘动物的苦。
“那些有雪豹的山啊,当你坐着欣赏的时候就是天堂,当你开始爬的时候就是地狱。”公益环保组织猫盟CFCA的工作人员曾这样感慨。
雪豹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易危”物种。根据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的资料,全球60%以上的雪豹适宜栖息地及其种群分布在中国,但中国曾开展过雪豹研究或保护工作的雪豹栖息地,仅占到全部雪豹栖息地的不到20%。
毕竟,雪豹在我国分布于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四川及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其大部分栖息地人迹罕至,调研难度颇大。
王鹏拍到的雪豹。
至于雪豹的影像,更是稀少。
为了拍到雪豹,王鹏和团队一度守在无人区。进入无人区是对物资补给的大考验。团队要先租越野车,再雇牧民的牦牛和马,一次雇上二十头左右,走上两天,把所需物资运进山。
“很多人进去后,一晚上都呆不住,第二天就想跑。没电没网。晚上还有狼围着你的营地嗷嗷乱叫。”
但对王鹏来说,最大的心理压力,不是身处无人区的恐惧,而是拍不到东西的焦虑。“心里也想,耗这么长时间,要是拍别的纪录片,都能拍好几部了。”
王鹏被野牦牛追过,也因为山里连续下雨物资进不来断过粮。好在他终于拍到了雪豹,还拍到了越来越多的雪豹。
不仅拍到,王鹏还救过雪豹。
王鹏准备把救助的雪豹抱到山上去放生。
追雪豹的日子久了,王鹏的身份,也悄然从纪录片导演,变成了雪豹守护者。
在牧民聚集的区域,雪豹面临的生存威胁是人兽冲突带来的报复性猎杀。当雪豹的食物链条被破坏,难以在野外捕到食物时,它们就会铤而走险,跳进牧民的羊圈。
王鹏的救助方式近乎朴实——当他发现有雪豹被抓,就会自掏腰包,补上牧民因牛羊被雪豹咬死遭受的损失,替雪豹“赎身”。
在阿尼玛卿山甘青两省交界处,王鹏团队“赎”过三只雪豹。“我们能做的,就是碰到一只、救一只。”
除了猎杀,栖息地丧失也是对雪豹生存的巨大考验。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暖,都让雪豹的命运令人担忧。
在我国,还有更多的政府相关部门、科研团队以及民间组织,在高原之上,峭壁之间,追寻雪豹的踪迹,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
王鹏
猫盟CFCA撰文称,只要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调查,就可能得出一个傲视全球的结论——在全球大型食肉动物一片萧条的情况下,中国雪豹或许仍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WWF则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自然保护的不断加强,中国有极大的潜力成为全球雪豹保护的引擎,担当起引领雪豹保护的重任。
22日,王鹏发了三张雪豹的照片,来“献给世界(国际)雪豹日”。他的野心是拍下雪豹的完整生命史。“片子拍好了,也能对雪豹保护起到一定作用。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去关注这个物种。”王鹏说。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