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火星》海报
电影制作成本3000万美元,原定2016年底在北美地区上映,调档至2017年2月。上映后的反响不冷不热,全球票房还不及制作成本的一半。以“批片”的形式引进内地,大约也是抱着赚回一点是一点的想法。不过风头完全被同档期的另一部泰国电影《天才枪手》抢走,排片率与上座率都较为惨淡。
电影在专业影评网站metaCritic上的评分惨不忍睹,《TheWrap》干脆给出了“年度灾难片”的定语。不过影片的观众缘尚可,IMDB上的评分有6.4分,豆瓣网上亦有5.8分。可见中外观众对大眼睛大长腿的男演员阿萨·巴特菲尔德,都缺乏抵抗力和判断力,粉丝滤镜足以屏蔽掉电影剧情的粗疏和节奏的混乱。
《回到火星》是一部适合自我感动的影片。电影尽管有着科幻味十足的设定,但并不是《星际穿越》或《火星救援》一类讲究逻辑自洽的硬科幻电影。
剧情安排男主角加德纳(阿萨·巴特菲尔德饰)在火星上出生并长大,在制造戏剧冲突上的作用,不过是解释加德纳病怏怏的身体状态,以及其与世人的隔绝和疏离。
电影的英文片名《TheSpacebetweenUs》,隽永含蓄,语带双关,故事的内核仍然是讲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由疏远至亲近的情感之旅。不过剧情本身未能成功围绕这一内核铺开,打动观众全靠观众的自我代入。
电影出品方应该感谢选角导演的眼光,男主演阿萨·巴特菲尔德外型瘦弱,我见犹怜,最适合激发观众物伤其类的认同感。
《回到火星》剧照
加德纳不顾身体状况,决意离开火星,返回地球寻找从未谋面的生父。编剧或许觉得“寻亲”这一条剧情线还不够饱满,又安排了加德纳与女网友塔尔萨(布丽特·罗伯森饰)见面和共同冒险的爱情戏份,其实画蛇添足。
商业角度来看,“阿姨粉”和“亲妈粉”对明星的保护欲,可以视作是母爱泛滥的寄情,走纯情路线的“正太”演员,即使在影视作品里谈情说爱,也往往让玻璃心的观众难以接受。《回到火星》中与阿萨·巴特菲尔德配戏的布丽特·罗伯森,年龄差距不小,视觉观感上并不登对。感情戏的铺垫不足,也使得本应唯美伤感的一场沙漠中相拥而眠的夜戏,显得仓促突兀。
《回到火星》剧照
加德纳与塔尔萨的“奥德赛”之旅,如过家家般充满孩子气,经不起细究。不过电影的摄影师总算没有浪费电影制作经费,无论是火星上的蛮荒场景,还是科罗拉多州的漫天热气球,都拍出了疏远辽阔的意象。纯把电影当作是带剧情的风景片看,也还是值得去大银幕上欣赏。
《回到火星》剧照
加德纳的寻亲之旅,情绪积蓄在寻而不得的情节处达到高潮。角色心灰意冷,了无生趣,是电影最伤感和最华彩的段落,但被编剧自以为是的“反高潮”团圆结局给破坏掉。
滥用“我是你爸爸”的情节老梗,也只显得加里·奥德曼饰演的父亲角色在加德纳成长过程中的长期缺席冰冷无情,毫无人性。
《回到火星》剧照
《回到火星》将小成本文艺电影的题材包装成科幻大片,除了增加电影制作成本,更背负上沉重商业压力。剧本削足适履,意图讨好商业电影观众而增加的言情戏码,反而削弱了剧情的情感力度。林黛玉和少年维特一样病怏怏与脆弱敏感的男主角,放到文艺电影里还能得到观众喜爱,与商业电影就格格不入。不过厌倦了一部接一部的好莱坞续集大片的观众,倒也不妨去电影院看看这部口味清淡的电影,自我感动一把。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