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买房打折、收入兜底,二线城市靠什么留住人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12  浏览次数:66069
核心提示:10月11日晚,武汉市发布留汉大学毕业生落户、住房和收入新政,大学毕业生可凭毕业证落户,购房、租房均可打八折。此外,武汉市还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专科生4万元、本科生5万元、硕士6万元
 

10月11日晚,武汉市发布留汉大学毕业生落户、住房和收入新政,大学毕业生可凭毕业证落户,购房、租房均可“打八折”。此外,武汉市还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专科生4万元、本科生5万元、硕士6万元、博士8万元。
 
  今年以来,武汉频频释放挽留大学生的政策善意。3月,宣布大学生在读期间可以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4月,全面放开大学生落户门槛,每年提供1万个以上基层社会服务岗位;6月,出台涵盖安居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各领域的9项政策措施。眼下的“新政”,可视为此前多项政策的集大成。
 
  “新政”直击大学生选择落脚城市的三大主要“痛点”——户口、住房与收入,政策设计上可谓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所有的努力与尝试,最终均指向让留汉大学生心无旁骛地安居乐业。在当下不少年轻人仍“漂泊无根”的语境下,武汉开出如此优厚的揽才条件,自是难能可贵。
 
  好的初衷毋庸置疑,但是,在具体的政策设计上,也并非没有可议之处。特别是,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为许多城市“必答题”的当下,更需关注政策的执行效果。
 
  以最低年薪为例,大学生的薪酬标准反映的是人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政府设定强制性最低年薪标准,能一定程度上保障大学生的利益。但毕竟,揽才的钱最终是由企业来支付的,企业不仅要顾全政府的政令,更要考虑人力成本、人才的性价比与市场的发展预期等。如果因此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最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积极性。
 
  何况,人才价格与企业支付意愿千差万别,不可一概而论。对于某些市场紧缺的人才而言,这个最低年薪可能不算什么,但如果作为一个普遍尺度,很可能会与市场的真实情况悖离。
 
  住房也是一样,大学生购房、租房“打八折”,在住房已经高度市场化的当下,武汉将如何兑现承诺?如果完全依靠政府兴建安居房,不仅投入巨大,也会出现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公平性问题,比如大学生与城市低收入群体之间、大学生与进城务工农民之间等等。而如果依靠市场来解决,那么,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这20%的房价差可不是一笔小数。
 
  其实,二线城市希望吸纳人才,完全可以理解。但除了针对特定群体的政策性干预之外,完全可以选择更温和、也更市场化的策略与路径。政府的责任与使命,更在于营造并维护市场环境的公平公正,提供开放、便利、有活力的公共服务。一个城市的魅力,在于低廉的生活成本、城市内部的开放性,以及丰富与多样的可能。
 
  在这个意义上,吸引人才最好的办法,不妨从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做起,从切实保障每个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做起。城市的营商环境搞好了,企业能够获得长足发展,各个社会群体拥有平等的机会,则人才自然会愿意选择落脚;而在这样一种整体性生动、活泼、自由、有序的氛围下,薪资水平也必然会水涨船高。
 
  此前有媒体报道,前几年“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又开始回流,不是说这些年轻人对大城市较高的房价和拥挤的交通具有特殊的免疫力,根本还在于,这些大城市有着更浓的商业氛围、更为平等的机会,以及更为令人心驰神往的事业发展预期。
 
  当然,像凭毕业证可落户,对很多大学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这是因为,在一个城市落户,本质上是赋予其平等的享受各种公共服务的权利,对这种普惠性的政策设计,应多加着力。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