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公益 » 正文

厚德载物 德行天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15  浏览次数:178470
核心提示:记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中国都市报首席记者姜德兴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成立于2005年。最初由冬泳爱好者组成,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登记队员一百多人,骨干队员80余人的专业水上救援队伍。2012年

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

中国都市报首席记者·姜德兴

“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成立于2005年。最初由冬泳爱好者组成,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登记队员一百多人,骨干队员80余人的专业水上救援队伍。2012年被郑州市红十字会授予“郑州市红十字水上志愿服务队”旗帜。截止目前,十二年间救援队共义务打捞各类溺水者316具,在第一现场成功挽救群众生命84人,全部为义务救援分文不取。2013年救援队被“河南省文明办”、”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红十字会”、联合授予“河南省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优秀团队”荣誉称号。2014年、2016年被郑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郑州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光荣称号。2016年被郑州慈善总会评为“优秀慈善志愿者工作站”;被郑州市民政局评为“郑州市社会组织先进单位”;被共青团郑州市委评为“郑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被郑州市文明办评为“2016年度温暖郑州十大民生人物(集体)”。


 救援队队长牛振西牛振西,中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讲师,河南省优秀红十字志愿者,郑州市首届“五星志愿者”获得者,2015、2016年度郑州市政协会议公民代表。第四届郑州市道德模范(见义勇为类。)是一名冬泳爱好者,常和其他泳友一起游泳,经常会碰到一些溺水事件,夏天时尤其多发。面对溺水者家属撕心裂肺的痛苦号啕,他感到非常痛心。经和队友商量后,他们决定成立一支公益的水上义务救援队,尽自己所能做一些社会公益事业。满怀一腔热血,水上义务救援队就这么成立了,主要进行水上救生和安全知识传播。随着郑州城区发展市区面积越来越大,自然水域发生溺水事件数量也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从每年的5月份起到11月份是救援队最忙碌的日子,有时甚至于一天要接到来自110、119指挥中心两三起溺水求助电话。


 2016年2月3日下午一点半荥阳市广武镇任河村,一位卖甘蔗的老人带着自己两岁四个月的孙子在绿化带内玩耍。孙子在玩耍奔跑过程中不慎掉进了绿化带内一个35米深,直径26厘米的机井中。当地政府和消防官兵连续救援了10个小时,但由于机井直径只有26厘米,太窄人无法下去,只能把视频探头和氧气管送入井内观察小孩儿的情况,另一方面镇政府安排了8辆挖掘机、4台铲车、16辆后八轮自卸车在机井旁边进行土方开挖,准备从地面挖到25米处然后用人工破井救援。但因为作业面狭窄,夜间照明条件差等原因,直到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12点抵达现场,也只挖了18米深左右,距离井底仍有一半的距离,并且再盲目往下开挖两侧土方在没有专业支护的情况下随时会出现塌方情况,下面作业的挖掘机司机都有生命危险。当晚牛振西队长带领队员曾山、路宽赶往现场支援。就在救援陷入困境,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救援经验丰富的牛振西队长想了一个办法指挥大家利用探杆把钩子一个个的往衣服上挂。牛队长和队员小心翼翼的在井口进行操作,孩子的衣服在钩子提拉过程中不断地脱落又得重新连接救生杆重新下钩。早晨七点天已渐渐变亮,小孩衣服外套上挂上了四个较为结实的救援钩,牛队长让大家往上匀速拖拽,看着生命探测仪屏幕上孩子在一点点的向上移动,在井口救援的大家心里更加有了信心。在大家的努力下早晨8点35分被困17个小时孩子终于从深达32米的机井底部拉了上来。随后被120急救人员拉到了县医院进行抢救治疗。经过医生仔细检查男孩儿生命体征正常,没有生命危险,只有轻微擦伤。并且意识清醒,喝了250毫升牛奶后就自己睡着了。事后从消防部门了解,以往像此次深度的深井救援以往鲜有成功案例,牛队长用三个救援钩将孩子完好无损的就上来简直是个奇迹。


 2016年4月4日清明节假期最后一天,焦作温县黄河边10位村民驾驶自制铁船前往河对岸游玩。不料由于超载船到河中间倾覆10人落水,其中6人被附近渔船救起,4人失踪属于特大安全事故。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接到焦作市应急办求助电话后紧急集合,作为全省第一支到达现场的专业水上救援队伍。救援队队员冒着寒冷阴雨与当地政府一起在现场搜救了整整72小时才撤离。其刻苦奉献精神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


2016年5月1日,济源河口村水库一架观光直升飞机搭载乘客游览过程中坠落,机上机械师和乘客获救,飞行员和乘客三岁多的女儿随着飞机一同沉入了水库。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于事发次日赶到现场,一边派出水下成像声呐船大范围搜索,一边派队里李恩泽、顿涛两位潜水员下水搜寻。事发的河口村水库修建前是村庄,水底情况复杂残垣断壁、暴露的钢筋头到处都是,给潜水员搜救带来了不少危险。两位潜水员潜到水下二十多米处,水温只有十度左右,冻得人瑟瑟发抖,由于水体浑浊能见度不足半米只能依靠双手不断在水底进行探摸。最终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第三天将失事飞机和遇难人员找到。


 2016年7月1日建党节,巩义涉村一村民维修村里水管时意外掉入矿坑当中。由于事发矿坑水体太深达18米,相当于7层楼的高度,一般救援工具很难奏效。救援队接到指令后抵达现场,先使用水下潜水机器人搜索一个多小时后在矿坑底部发现了溺水村民位置。又派李恩泽、冯阳两位潜水员下去打捞。由于矿坑水体常年处于封闭不流动的环境,水温只有5摄氏度相当于冰箱的冷藏室。两位潜水员前两次下到水下10米处就冻得浑身打颤,手脚僵硬,出现心慌头晕意识反映迟缓的失温症状。但面对着岸边家属期待的目光,两位潜水员不气馁不放弃,经过再次调整咬着牙克服着寒冷一口气潜到矿坑底部将溺水者拉出水面。此时岸上村民自发响起了一片掌声,家属情绪激动跪地上给队员磕头作揖,队员们连忙扶起家属再三安慰。家属又看队员辛苦要送上几千元现金,队员婉言谢绝,告知队伍是是由一帮安心人士自发组成的,救援也完全是免费义务的。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2015年夏暑期来临每天自驾车到黄河花园口景区浅滩处前来游玩戏水的群众络绎不绝。到了周末整个浅滩更是人满为患,几乎成了天然海滨浴场,游客数量最高时能达到近千人同时戏水。但因现场缺乏管理,处于自发无序状态。在群众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伴随着溺水事件的不断发生。仅单单在8月份就接到110,119指令前往此处救援打捞溺水者6人次。救援队针对此处同一位置溺水事故多发的情况,特意组织水性好的队员潜入溺水事故发生区域进行潜水搜寻,发现在距离北岸30米处水下暗藏着一条长约300米,8米宽4米深的深沟。游客从南岸向北岸?水时走到深沟旁水位从刚到膝盖位置突然一下变成4米深,在冷不防的情况下会瞬间滑落至沟底呛水造成溺亡。针对今夏7、8月份郑州黄河花园口景区频繁出现溺水事故的情况,救援队队员们自发对钱制作了“防溺水警示宣传栏”并将其放置在了南岸和浅滩处。宣传栏1.5米长0.8米宽,上面用文字向游客详细讲解了此处戏水的危险性,同时采用前段时间救援的现场照片来警示大家不要到此处戏水。防溺水警示牌刚刚树立不久,效果就立竿见影。原本在南北岸之间浅滩上?水的游客看了宣传栏后大都扭头上岸了。每天下午平时本来应当几百人在浅滩?水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浅滩处干干净净没有一名游客?水过来。自从警示安全栏树立后之间两个月此处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溺水事件,起到了很好的宣传警示作用。同时救援队还主动向市政府、市政协等相关部门递交了《关于黄河花园口景区今夏同一位置连续发生多起溺亡事件的情况报告》。在市政府的重视下,集中相关部门召开了“黄河沿岸水上安全专项治理协调会”。会上决定由市河务部门牵头,海事部门配合,以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为救援力量基础,组建“黄河郑州水上应急救援队”。


   救援队根据多年的水上救援经验总结出:“无论如何努力,溺水事件发生后,给家属心理上带来的创伤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但是通过日常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一些悲剧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从2015年上半年救援队改变思路,主动出击,变事后搜救为事前预防。根据队伍自身救援经验,编写了“中小学生水上安全教育”课件。利用空余时间到列子小学、郑州师专附小、龙门中学、省统计财会学校、广武镇中心小学等大型自然水域周边的小学、中学、大学、农民工子弟学校等,进行水上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大型讲座56场,覆盖了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年龄段。目前已使得两万多名学生受益,大大降低了溺水事故发生数量。  针对学生年龄不同,讲解内容也随之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们的需要。对中小学生讲解要树立“见义智为”“救人不舍己”的科学救生理念;针对大学生讲解下水救人的动作要领和技巧,避免出现“以命换命”的悲剧发生。此外救援队还专门注册了救援队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飞信平台,利用大众新媒体传播渠道来进行水上安全教育知识的普及和传播。截至目前,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访问量已达几十万人次,许多网友、群众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不光了解了救援队的先进事迹还从中学会了水上安全救护常识,时刻敲响安全警钟,避免自己和身边亲人发生溺水事故。经过救援队的努力,近几年凡是开展过青少年水上安全教育的学校均未发生学生溺水事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仅2016年1-8月份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被各类媒体报道183次,其中《郑州晚报》、《河南日报》、《河南商报》、《大河报》、《东方今报》市级媒体报道63次;“人民网”、“新华网”、“映象网”、“头条网”等网络媒体报道45次。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民生频道、政法频道报道70次,广播电台报道5次。积极传播水上安全知识,上半年配合电视台媒体录制防溺水安全节目6次。通过广泛的媒体宣传,使得救援队的先进事迹为广大群众所了解,为弘扬我市社会主旋律、传递核心价值观,凝聚正能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