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公益 » 正文

惠民为本阔步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14  浏览次数:614924
核心提示: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霍顺利侧记中国都市报首席记者姜德兴综合报道:他秉持慈善是爱、慈善是金、慈善是福的理念,深怀爱民之心,情系患者,扶危济困,救助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用执着和坚守高高地擎起彰显人间大爱的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霍顺利侧记


 中国都市报首席记者姜德兴综合报道:他秉持慈善是爱、慈善是金、慈善是福的理念,深怀爱民之心,情系患者,扶危济困,救助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用执着和坚守高高地擎起彰显人间大爱的旗帜;他胸怀大爱,用默默的奉献撑起了一个关爱弱势群体的心灵家园。他,就是“要办就办老百姓信得过的医院,让老百姓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的河南省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霍顺利。

多年来,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八院)在河南省率先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成立了首家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慈善惠民病区,率先实行“先看病、后付费”的服务模式,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第一、二届郑州慈善大奖、第七届中华慈善奖、全国惠民工作示范医院、河南省惠民医院、河南省创新医院、河南省精神卫生示范专科医院、河南省最具创新力医院……

  多年来,市八院许多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一项又一项惠民举措,一个又一个感人事例,一个又一个获奖殊荣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今的市八院是省会郑州唯一一所市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服务触角延伸省内98个县市区,并辐射周边省份,服务对象1200万人,已发展成为集防治、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的二级甲等专科医院。

过去的很多人也许不明白,市八院不过是一个占地仅有7亩,住院病床200张,年业务收入860万元的“袖珍型”专科医院。10年来,业务收入增长了近10倍。市八院何以从小草成长为大树,它的一系列变化,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奇迹的产生源于专业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惠民理念的创新。而市八院10年来的创新发展,与一个人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他就是该院院长霍顺利——一个具有惠民情结的人,在他的引领下,市八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


 专业立院夯实惠民基石

作为精神病专科医院,由于业务单一,设备陈旧落后,病床严重不足,专家招不来、人才留不住,加上综合医院精神科的设立,一度困扰着专科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如何走出发展瓶颈,发挥专业优势,这是摆在院长霍顺利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霍院长决定从“专业立院、人才兴院、科教强院”抓起。医疗上按照“院有特色、科有重点、人有专长”的发展思路,在巩固精神科优势基础上,实行了二级分科,相继开设了头疼失眠科、临床心理科、青少年心理科、中西医结合科、精神病司法鉴定科等市级重点科室。一个集防治、医疗、康复、教学和社区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专科医院迅速崛起,临床诊断准确率、治愈率居全省前列。省内一大批高校纷纷抛出橄榄枝,与市八院对接联姻,成为郑州大学、新乡医学院、郑州师范学院、河南教育学院等院校的教学实习基地。

市八院强大的专业团队不仅在临床上独树一帜,而且在科研上收获颇丰。近年来,市八院加大了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和奖励标准,已取得省级科研成果奖8项,市级科研成果奖16项,目前省市立项的在研课题9项,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800余篇。同时加强了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联合完成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并获得国内国际嘉奖。

精神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郑州市唯一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市八院多次在省卫生厅指派的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汶川地震中的心理援助,汶川地震后的心理援建,深圳富士康事件的专家介入,以及在援疆工作中,市八院专科医院的专业优势充分得到发挥。

  与此同时,一大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成长并成熟起来,成为省会精神科的领头羊。主任医师孔德荣荣获郑州市“十大科技女杰”、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郑州市首届百名名医”,霍军荣获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袁海荣获“河南省医德标兵”。正是有了一支专业优势强的人才队伍,市八院才能在省会精神卫生领域抢占先机,独树一帜。

慈善惠民彰显人间大爱

在霍院长慈善惠民理念的引导下,市八院通过多方运作联手郑州慈善总会,建立了贫困精神病人慈善救助项目;借力西安杨森制药公司签约“维思通集善援助项目”,坚持义务收治“三无”精神病人,设立爱心基金,形成了一套“四位一体”的慈善救助体系。

 

    2011年1月1日,郑州慈善总会将市八院作为慈善救助定点医院,“呵护心灵,一路同行”贫困家庭精神疾病患者慈善救助项目正式启动,贫困精神病人每年享有5000元的住院救助金,有病可医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开创了省内救治贫困精神病人的先河。

    这一慈善救助项目实施以来,市八院共救助贫困精神疾病患者3107人次,在这些救助的患者中,60%有伤人、毁物及肇事肇祸行为。截止今年4月底,已康复出院2791人次,救助金额1028万,医院减免173万元。由于管理规范、阳光操作,社会效果显著,该慈善项目荣获“郑州市第一、二届慈善大奖”,并荣膺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这是中国政府在慈善领域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华慈善奖设立以来精神卫生领域唯一获奖项目。霍院长作为获奖项目代表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亲切接见。

    除了慈善救助项目,医院还设立了爱心基金。每个月的8号,是医院职工发工资的日子,也是职工奉献爱心的日子。医院倡议,把一元钱作为起点,让每位职工自愿捐款建立爱心基金,主要用于贫困病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爱心基金的设立,激发了职工的爱心和责任心,提高了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也是对慈善项目的一个延伸和完善。

由于慈善项目仅限于郑州市贫困精神病人,为扩大慈善项目的救助面,打破地域限制。2012年4月1日,市八院与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维思通集善援助项目”。凡符合救助条件、在该院就诊或住院的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申请参加此项目后,一个疗程3个月的药费可以减少2/3。

  市八院牢记“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在义务收治街头流浪“三无”病人过程中,始终做到“随到、随收、随治”的原则。但也遇到了有“进口”没“出口”的尴尬和困扰,那就是长期滞留“三无”精神病人的后续安置难题。经过长期探索,市八院根据年龄段将“三无”病人分送至儿童福利院和社会福利院进行安置。并安排医务人员定期回访复查和专业指导,提供免费服药和免费住院,从根本上解除了接收单位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出口”难题。

“四位一体”的救助模式受到了中央办公厅、卫生部疾控司及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赞誉,惠民公益已然成为市八院的金子招牌。


 优质服务展现惠民本色

  俗话说,“金外科,银眼科,挨打受骂的精神科”。市八院的医护人员对患者从不打骂,并且面对患者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在医院,发病的患者对医护人员拳打脚踢,是经常发生的事,默默地承受,已经成为医护人员一条不成文的规则。

  在市八院,护理人员每分每秒都是“眼不离患者,心不离患者”。 精神科护士所面临的职业风险是其他科护士难以想象的,精神病人受症状支配会突发各种冲动行为,如自杀、自残、伤人、逃跑等。在关键时刻,护士总是将患者的安危放到首位,而将难以预料的风险和委屈留给自己。  

近五年来,市八院有46名医护人员因保护病人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而这个数字仅是统计的受伤比较严重者,比如脑震荡、头皮撕裂、耳膜穿孔、鼻骨骨折等,像扇耳光、被抓伤咬伤、掐脖子等,因太过普遍则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真情的投入,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换来了病人、家属和社会的满意,从而也打造了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品牌,如今的市八院也成了中原地区社会认知度最高的精神病医院。医院被市总工会授予“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状”,慈善惠民病区被团市委授予郑州市“青年文明号”,心身科被市总工会授予“健康卫士先锋岗”,刘伟伟、王玉玲、樊浩华、史丽获“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宋征佩荣获“郑州市最美护士”,杨凌雪荣获“郑州市优秀护士”,樊浩华荣获“郑州市医德标兵”,高范荣获河南省“感动中原十大优秀护士”提名奖、河南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和“郑州市新长征突击手”,鲍海玲、常蕾、刘旭霞荣获“郑州市三八红旗手”。

  在这样的岗位上,已记不清有多少“白衣天使”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也分不清他(她)们熬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和不眠之夜,他们在精神科特殊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以自己的行动感动着患者,也感动着社会大众。

  “由于受编制限制,近年来医院招收的医护人员只能办人事代理,为稳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院领导克服重重困难,两年三次对一线医护人员调整了工资,现在人事代理人员与在编职工工资奖金福利一个样,完全实现了‘同工同酬’。”院长霍顺利说。

  关心病人,从关心职工开始。针对精神科护理岗位的特殊性,市八院对新进护士进行了岗前风险培训,为每位职工办理了工伤保险,临床一线设立了委屈奖,慈善惠民病区增设了特岗津贴,不断提升职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让职工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科学管理开创惠民佳绩

  霍院长强调,“管理出思路,管理出效益”。为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市八院不断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细化管理,创新思路,用“跳出八院看八院,跳出河南看八院”的气魄和胆识,在发挥专科优势,树立专科品牌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加强医院规范管理,市八院以开放的心态、发展的眼光主动融入到卫生系统的业务管理之中。10年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市八院是最大的受益者。

  市八院结合行业实际,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简化门诊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推行“先救治,后结算”模式,功能科室实行弹性工作制,门诊实行首问首诊负责制,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落实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严格“十大指标”的监管,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持续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及合理治疗工作,促进医疗质量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同时经常举行业务考核,岗位练兵,强化“三基三严”培训,组织集体查房会诊,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探讨优质高效的服务方式和工作方法。这些措施促使医院职工不断地自我充电,提高了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强化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

殚精竭虑胸怀惠民之心

多年来,霍顺利凭着对患者的深情,对事业的执着,致力于建设“老百姓看得好病,老百姓看得起病”的惠民医院。

  上任伊始,市八院医疗设备仅限于心电图、脑电图、X光机、黑白B超等常规设备,遇到躯体疾病的患者要到外院检查,对精神疾病患者来说不仅危险性大,而且给医护人员和家属带来诸多不便。为此,他四处奔波,争取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先后通过财政招标购置了植物神经性反应检测仪,DEM–2000眼动检测系统,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彩超,血药浓度分析仪,16排螺旋CT,DR,全自动生化仪等高新技术设备,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实力。

  作为医院的领头羊,院长的一言一行是表率、是示范,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领导方式,当了多年院长的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掷地有声地说:“作为院长,权利很大,面对的诱惑很多,但要廉洁自律、警钟长鸣、民主决策、规范办事”。“只有在勤政廉洁上带个好头,才会带出好的团队”,霍院长深有感触的说。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职工的所盼、所思、所想,霍院长始终能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实打实干事,成为职工和患者的贴心人。不管多忙多晚,每天下班他总习惯性地到病房去走走看看问问,一来二去,许多病人都认识他了,主动和他交流沟通,连病区的医生和护士都不得不佩服。

  上任之初,市八院门前道路狭窄、垃圾成堆、无人养护,雨天泥泞不堪、尘土飞扬,加上夜间无照明设施,给职工上下班和病人就诊带来诸多不便。霍院长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早日修通道路,他多次向市、区领导汇报情况,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在他的努力下,市八院门前道路通了,路灯亮了,困扰医院职工和就诊病人60年的行路难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为了优化医疗服务环境,让病人住的放心满意,在郑州市民政局党委的支持下,利用福彩公益金,对住院病房楼和门诊楼进行了全新改造,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诊环境。

  为破解医院占地面积小、发展空间小的瓶颈,将精神科做大做强,霍院长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争取到中央投资项目。在艰辛的项目选址过程中,霍院长勇于担责、不等不靠,在他的执着和努力下,市八院新院项目选址最终在郑西核心城区落地。新院占地137余亩,病床设置为700张,总投资3亿元,2017年7月开工建设。三年后,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专业突显的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将为省会956万市民的身心健康护航。

畅想未来,让这位满怀惠民情结的院长充满了期望。他说:“爱心无止境,惠民不止步。站在新的发展高点上,我深感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