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就是为之于未有,换句话说就是将现有完全发挥,而实现有与无就是运动存在。那么,无是创造运动,有是其表现。
有与无是创造出来的,没有创造就没有有与无。当一个事物被创造出来之后,人们才知道以前没有,而在未创造之前则不存在关于这个事物的有和无。因此,无就是创造之道,犹如零这个观念一样,它超越有而存在。实现有与无则实现创造运动。
天就是运动状态,地就是具体形式的表现,这是自然运动的表现。有与无则是创造运动的表现,表现了创造的地与天,它们共同作用就是存在。有与无实现的是自然创造,而人则站在有与无之上实现了自我的创造。对有与无的客观认识,理性分析,确立了一个生命真实的意志力,那就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道德经》第一章)天地就是运动存在,其道就是运动之道,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述的是人人可以理解的,但是它表述的不是平常某一个体的道而是万物存在之道。其名就是存在之名,是可以阐述明白的可以表达清楚的,但是它表述的不是某一具体静态的名而是运动存在之名,即一个运动个体。无,表述一个开始的现状,即产生有的动力意志。有,表述一个存在的现状,即有的力量作用和具体形式。有与无构成了存在的两极,它们共同使存在获得表现。其表现的是一个存在的整体,或者说是一个个体运动的整体。
针对于力量作用,针对于个体的生与死的形式变化,人实现了自然意志,同时实现了关于自我的力量的知。自然的奥义掌握在人的手中,并以知的认识创立存在运动。“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所以,时常将自己的所得变化成基础,就可以得到自然进步的玄妙;时常获得并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就可以获得自然的恩赐而站高一步得到更远的信息。无和有所表示的是同一件事,是一个运动个体对现在的否定和超越的意义因其作用而名称不同。无和有同样深远而玄妙,有相对于无而存在无因为有而获得真实性,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万物的存在运动。
有与无的自我实现就是道,其具体的形式变化就是存在运动。从这个意义上看,所有的存在都是有生命意义的,存在就是生命,它们都是自我意志的表象。力量可望实现自我,但它必须面对形式的具体化。只有存在才有意义,那完全自由的释放只能是理想。然而自我运动就是面向这一理想而启动。在实现了有及其存在以后,紧接着是由这个有所带来的无的行动,是由这个存在导致的不存在的行为或者说进一步存在的行为。这是一个自我运动而超越自我存在的运动过程,它是使自我有的存在虚无化而产生新的有的意义。世界前进了一步,存在的个体获得了自我自由的意志而具有了更强的自主性,或者说其存在形式具有了更强的能动性,它发挥出了具有自我意义的能力。于是生命诞生了,尽管它不知道自己意欲何为,但它在不断的强大。它在自我强大,它贪婪地去获取可能的知。从无到有的自我运动的动力机制实现了这个自我强大的知,表现了生命存在的意志,并赋予了生命自我觉醒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自我意识,即自由意志。它的意义的确立标志着人的诞生。此时存在之物完成了3大革命。1:单纯力量结构性的存在,即对物质形式的超越。2:能动性个体生命的存在,即对动物植物的超越。3自我做主完成自由意志的人的诞生,即对自我的知的超越。这是个体存在能力的飞跃。个体存在所具有的知已经具有自知的能力,这个知改变了力量的意义。《道德经》通过有与无将这个知的内在机制表现出来。有与无就是这个知,它内在的认识了一个力量的作用,外在的认识了表现出来的现象是一个运动存在的最小单元,而其实质是实现有与无的创造。
有与无是由知创造的,正如生与死是由人认识一样,进而善与恶也被认识了。善恶预示着人性的形式,它展开了一个人的世界。生的情感为美,死的情感为恶:创新的行为为善,停止腐败的行为为恶。善恶的情感以力量的作用而开创了新的意义。人以自我的力量和情感的方式实现了有和无的动力机制,而与天地合一。“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持,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第二章)所以圣人时刻使自己处于无的状态从而面对未知,做开创新生的事业,行自然力量的法则,他能够顺利的去做每一件事而不受到干涉。创新存在但不受它限制,实现自己的作为但从不持有它,创立功业但从不停止。正是因为不停止,自我的意志自然的恩赐才不会离他而去,从而把生的意志掌握在自己手中。
“处无”指的是人们的行为处于全力以赴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自然状态。此时所有的都被踩在脚下,只剩下一个运动的意志,无论所有的物质的形式还是情感的形式都统一在能力意志的形式之下。一些所谓的生的、难得的被甩掉了现在的束缚化成一致的能力作为。其中生使人获得更多的希望,放弃所得的东西使人踏实的一步步向前走,由此,人坚定了此时的意志,这些情感的自我的因素以其主动性的形式回归力量自然。圣人超越自我的情感和现实形式与自然一致,其具体的方式是将自我发挥到极限。从内心保持强大的欲求谦虚的态度开始,到外在所表露的强大的意志,以自我的知的形式塑造了一个自然进取的个体形象。知善知恶标志着人们情感世界的作用。善与恶的相对产生指示了个体存在的一个方向,而其相对作用则实现了情感的现实形式。这个方向就是自然的方向。情感的作用只能在其之中以其方向而实现,唯一不同的是它是以个体的主动的方式,所谓的快乐与痛苦的形式只是力量作用实现了某一个体进步存在的意义。此时力量作用与情感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合二为一,情感的意义虚无了力量的作用。于是只有情感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无不是表达了情感现在的位置。这是一个力量正在作用的位置,也是一个自我正在获得的位置。一切都在进行时。
圣人把握了无也就是把握了现在。此处的“不言”就是自然的力量行为和不言的法则。“不言”预示着自然的运行不受个体情感的影响,同时也表明个体的位置和情感的意义。个体只是自然运动中的一个体,它的情感就是关于这一位置的认识。其中爱恨情仇所表现出来的痛苦与快乐的情感形式,就是对自然运行的感受。它的意义就是知。知我们自己,知我们在作什么要做什么。然而情感本身并没什么意义。如果没有具体的行为实现,则情感只能是痛苦,因为它脱离了自然成为个体固有的东西。
所谓的圣人就是能够把握自然实施自我情感欲望的人。它明白美、丑、善、恶的情感形式之下是同样的力量形式。自然的位序不以人的情感意志为转移,它以进步发展的方向依次展列。这个方向自然地用得来表示,得善、得有、得情感。但如何得?“圣人处无,为之事”圣人就将所得化成无,然后去作有的事业。无的自然意志是否定、失去、毁灭其情感意志是恶:有的自然意志是肯定、获得、创造其情感意志是善。从自然发展的位序看恶在先善在后,从发展进步的角度看恶在后善在前,但无是开始,有是表现。
实现了有与无则实现了个体的运动存在,并以此展现了自然大道。个体以自我的意志而面对未知,其自我只是一个以物质形式表现出来的运动个体,它无条件的归依于自然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