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正文

毕业生就业呈现新格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02  浏览次数:141448
核心提示:  2017年7月30日,安徽亳州幼儿师范学校举行赴京挂职培训优秀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图为毕业生与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交流。  步入8月,毕业生大部分已经开启全新的职业生涯。但与以往扎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就业格局
   2017年7月30日,安徽亳州幼儿师范学校举行“赴京挂职培训”优秀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图为毕业生与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交流。
 
  步入8月,毕业生大部分已经开启全新的职业生涯。但与以往扎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就业格局不同,蓉渝杭等“新一线”城市越来越受青睐,在就业意愿的转变与各大城市频频出招揽才的双重作用之下,中国毕业生的就业格局正呈现新的变化。
 
  就业新宠“新一线”
 
  “宁要大城一张床,不要小城一套房”。这曾经是毕业生就业心态的写照。而今,这样的想法则显得有些过时了。
 
  日前,国内生活服务平台58同城发布的《2017年高校毕业生招聘报告》显示,2017年毕业生简历投递量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广州、成都、北京、重庆、深圳、郑州、上海、长沙、杭州、贵阳。北上广深已经不是“独宠”。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2017年夏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也显示,“新一线”城市就业市场火爆,成都、西安等跻身求职者最热衷十大城市。
 
  所谓“新一线”城市是相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诞生的说法。据第一财经旗下数据新闻项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榜单,今年进入“新一线”的有15个城市,包括成都、杭州、武汉、南京、重庆、天津、苏州、西安、长沙等。
 
  其实,人才分流现象早就有体现。据猎聘网数据,2016年人才净流入占比排名TOP20的城市中,杭州、长沙、武汉包揽前三。猎聘网相关负责人分析,这3个城市的共同特点是:省会城市,环境宜居,雾霾少,产业比较优势突出。“比如,杭州和武汉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很发达,而长沙娱乐传媒产业独树一帜。”
 
  由于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和快速增长的就业机会,“新一线”已经成为独具吸引力的就业区域。
 
  引智优惠频出招
 
  与这种人才流向新动相呼应的,是越来越多二三线城市为吸引人才出台的优惠政策。据本报记者统计,目前至少成都、武汉、南京、西安等10个“新一线”城市出台了人才优惠政策,涵盖收入、现金补贴、住房和户口等关键指标。
 
  例如,西安公布23条人才引进新措施,提出“5年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目标,对人才实行优质生活服务“绿卡通”制度,在医疗、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开设绿色通道。武汉出台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政策,推出18项户口迁移调整政策,支持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落户几乎“零门槛”。
 
  成都也高调推出“先落户后就业”政策;同时推行安居计划,对来蓉应聘的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可提供7天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对急需紧缺优秀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赁住房保障。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老一线城市的人才饱和度、居住饱和度相对来说已经达到了顶点,出现一些人才溢出效应。而我们所说的“新一线”城市已经认识到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要素,正为下一步城市发展上台阶作人才准备。
 
  留住人才看长期
 
  在向人才敞开大门的同时,如何长久地留住人才,落地生根,也成了未来城市发展的看点所在。
 
  从更长期来说,城市能否创造软环境至关重要。广东省人才开发与管理研究会会长刘善仕介绍,通过对几百万个人才样本做大数据研究,他们发现软环境对人才流动的影响占比达到48%,比如创业配套、政府有无扶持政策、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支持等。
 
  “不同的创业人才关注的地方不同。(政府)服务要做得更精细化,对创业人才进行分类,建立人才分类目录,并据此作出分析,看看到底缺少哪类人才,把人才引进更精细化。”刘善仕说。
 
  而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岗位的适应性和发展空间大小也成了城市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互联网、传媒和金融等行业的就业需求,实际上对许多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说,“就业机会,尤其是高端的就业机会,与产业发展状况有关;未来就业的发展潜力,与产业升级有关;城市宜居环境也很重要,这是由公共财政提供支持打造的优质公共服务体系,不仅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也包括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等因素。”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