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叫他“爸爸” 他有多个儿女
(本报记者 姜德兴 通讯员 赵晶)今年45岁的密福俊是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盆刘村人,早年从事工程建设工作,2013年创办了文化公司,自己当起了老板,事业逐步做得有声有色。
在外人眼中,他儿女双全,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再加上多年来的助残善举,是人人称道的成功人士。当记者问起他怎么想到做慈善时,密福俊说,当好人,做慈善,是他们家的祖传,是祖训。他爷爷,他爸爸都是本村有名的大善人。
密福俊第一次资助的是来自周口太康的一个患有唇腭裂小女孩儿。女孩儿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孩子父母每天只买包子、馒头吃,晚上,就睡到医院走廊的凳子上。“当时就是给了她一些生活费和生活用品,希望多少能帮助他们点。”密福俊这样说道。
从此,密福俊就踏上了慈善之路。他从没有计算过资助过多少残困儿童,“有时候是一个家庭,有时候是一整所学校。”其中,有十几名长期接受密福俊资助的孩子都亲密地喊他“密爸爸”。
2012年,密福俊在医院认识了眼睛看不见的张丹彤,渐渐熟悉了之后得知,张丹彤的母亲在她三岁时因癌症去世,父亲另娶组建了新的家庭,她就只好跟着姥姥和姥爷一起生活。虽然生活坎坷,但她非常坚强乐观,戏曲唱得特别好,还得到过专家的认可。看到这么坚强乐观的孩子,密福俊当即决定资助她做手术,还买来了衣服和生活用品,以后的每年都要给孩子一些钱。张丹彤也亲切地称他为“密爸爸。”
还有一个是一对双眼看不见的双胞胎兄弟,是在他去郑州市盲聋哑学校捐赠物资时认识的,兄弟俩虽然眼睛看不到,但身残志坚,跟着郑州大学的一位音乐老师免费学钢琴,钢琴弹得特别好。密福俊了解后也经常资助他们,带给他们关怀和希望。
个人生活抠门 慈善捐款大方
密福俊在平常人眼里也算“土豪”一个,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对自己并不“任性”,只想着能把更多的钱省下来捐给有需要的人。有一次,他要去南阳一个学校资助,为了省下油钱,拿着自己背包就踏上了南下的长途汽车。
妻子也从刚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的全力支持,有一次要去给几户残疾人家庭送生活物资,密福俊的妻子去店里买米面油,在商家得知是为了捐赠时,建议她买一般的就行,密福俊的妻子说不行,要挑好的买。就是这样,挂念着孩子们的密福俊在助残之路上渐行渐远,资助的范围遍布郑州、南阳、开封、新乡、商丘等地,资助对象也从残疾人到困难家庭和个人,每年花在慈善事业上的资金有几十万元。
为有艺术梦想的残疾儿童组建展示平台“这个孩子听不见,但是很有绘画的天赋,通过提供资金、物质上的帮助,能让她持续不断地进步。”密福俊资助的孩子中,有不少有着艺术才艺,不忍心看着他们因残、因困断了成才之路,希望自己能带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于是,密福俊打算成立残疾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免费教授喜欢歌唱、字画、乐器的残疾孩子,“残疾人成长的路太窄,成才的路比普通人艰辛坎坷得多,很多本身很有才艺、灵性的残疾孩子没有展示的平台,所以我建立这个残疾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就是为了给他们提供这样的一个艺术平台,找专业老师授课,提高他们的才艺,让他们在艺术这条路上能走得更高更远,走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
一人力量有限 带动多人捐款
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影响的范围也非常有限,密福俊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帮助残障人士。周围的朋友在得知他的行为后,受他影响也开始加入助残队伍,在保险公司上班的邻居崔女士随他一起走访残疾人、在郑州工作的山东青岛人密浩听说后也主动打电话要求参与。到目前为止,这个团队已多达30余人。
一件事做的时间长了,就想着要去拓展。今年,密福俊和他这些热爱慈善的朋友圈组成了一个慈善队伍,与二七区残联合作,准备每年办以“感知中国,让光明与爱同行”为主题的活动,组织15名残疾儿童,到南阳等地和当地的残疾人一起交流学习。
靳军、张天红、满天秀、岳新建、任西京、刘玉凤、苏州卞海燕、北京宋继兰、马俊明、尚延文、吕国群这些人都是和密福俊一块儿做慈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