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热潮仍在持续,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规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再刷新高。今年首月,并购市场整体热度回落;但跨境并购交易规模占总交易规模比重超两成,环比稳步提升。
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跨境并购也呈现着新的趋势。瑞银集团董事总经理兼投行亚洲并购部主管卢穗诚近日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跨境并购目前正逐渐回归理性;以A股上市公司的跨境并购为例,并购标的规模和交易作价更稳定,行业板块选择更集中。他还介绍,目前出海并购大军对消费升级更为青睐,医疗器械和健康保健等产业、以及与互联网加速融合的旅游和百货零售业,并购活跃度都正在提升。
瑞银卢穗诚:A股海外并购更趋理性,消费升级受青睐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势头,丝毫没有减缓。投中的统计显示,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规模在去年前10月已超过2000亿美元;而根据汤森路透的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额为2209亿美元。在2015年,中企海外并购规模还仅有1031亿美元,2016年中企跨境并购已经实现了翻倍增长。进入2017年,并购市场1月整体回落,投中数据显示并购交易规模环比下降78%。但其中,跨境并购交易规模为23.78亿美元,占比为22%,相较去年底所占比重16%提高了6个百分点。
瑞银卢穗诚:A股海外并购更趋理性,消费升级受青睐
投中研究员的报告称,海外并购的热度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放缓和市场趋于饱和,企业的增长瓶颈也开始显现,因而造成现阶段大家纷纷出海。一方面是为了融合国外公司的优质业务资源与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自身价值度;另一方面是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扩大市场范围。“总体来讲,无论是中企控股海外上市公司还是整体收购整合优质资源,对于双方都是能够实现双赢的一件事。”
卢穗诚表示,以过去一段时间的市场反馈来看,很多A股公司以上市公司作为平台推进海外并购。A股公司出海的优势,是其自身的估值倍数多高于海外标的,“高估值公司购买低估值标的有利于盈利和增值”。他还强调,A股公司目前面临着资本管制、人民币贬值等趋势,但海外并购仍存在机会;尤其是欧洲地区英镑等货币表现仍比较低迷,该地域的跨境并购还处在窗口期。
瑞银卢穗诚:A股海外并购更趋理性,消费升级受青睐
卢穗诚同时表示,A股公司海外并购近期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并购标的规模和体量趋于稳定、交易价格增长放缓,对行业板块的关注与布局开始集中。
“据我们观察,目前有条件出海并购的A股上市公司,市值规模多在10亿至50亿美元左右,这类公司寻找的多在10亿元至30亿元美金的标的。”卢穗诚分析,在去年11月底曾有市场传闻称审批机构要收紧海外并购,当时市场普遍预期10亿美金会作为标的市值上限,超过这个标准的海外并购则需要限定在同行业领域内。这个传言目前并未被官方证实,但此后很多海外并购会主动把并购标的体量也锁定在10亿美金附近。
瑞银卢穗诚:A股海外并购更趋理性,消费升级受青睐
此外,去年A股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时涉猎很广,但近期更多的海外并购开始围绕主业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等领域。“我认为这两个变化趋势都是非常好的现象,代表着海外并购正朝着理性、良性的方向转变。之前太过疯狂的出海并购,可能会带来泡沫。”卢穗诚称。
当前A股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明显谨慎。目前监管层仍支持中国公司走出去的,但对交易乱象的监管立场也极为明确;过高和离谱的溢价、草率和轻易的跨界等,都不符合当前的监管趋势。
年内,跨境并购也出现了发生新的变化,新的行业板块进入出海并购大军的视野。
瑞银卢穗诚:A股海外并购更趋理性,消费升级受青睐
在卢穗诚看来,当前中国企业在跨境并购中,青睐技术驱动的产业,更看好能够重塑传统行业的新技术、新手段、新趋势。如百货零售业和旅游业,都是正在接受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加速O2O的行业板块。而被自动化、智能化重塑的家电和传统工业,也是跨境并购的热门方向。
此外,医疗器械、健康保健、物流等受益于消费升级的行业,也持续受到跨境中企的关注。“比如,以维生素为代表的健康保健行业,这类产品本身在中国就有很大的市场,而伴随互联网渠道的崛起,这类产品的市场需求还在扩容。”卢穗诚介绍称。
在继续迅猛崛起的同时,市场也开始关注中企出海的所面临的风险和隐患。除了对境内外市场在法律、交易等方面的政策差异外,跨境并购中高溢价带来的经营与财务风险、后续融合和管理等问题都备受关注。
卢穗诚对此表示,由于在跨境并购完成后,按照境外工会等要求,中国买家一般会保持国外公司现有的团队和管理层。因此,从已经完成的海外并购来看,目前还没有看到中国买家与外国企业的深层融合;但也没有出现极端的海外并购失败案例,经营和财务都会相对稳定。
瑞银卢穗诚:A股海外并购更趋理性,消费升级受青睐
“中国企业逐步进入境外标的的经营管理,这周期一般要持续3到5年。在这个周期之后,海外标的也已会更加熟悉国内的规则和文化,融合起来可能会更加便利。”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