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然环境生态美、形态优化村庄美、宜居家园庭院美、绿色发展生活美……河南省项城市以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宜居城乡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城区绿、亮、净、美行动,全城道路绿化、庭院绿化、门前绿化,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的新项城。50平方公里的城区“望得见城市美景、看得见清澈水流、记得住美丽乡愁”。
豫东项城地处黄淮平原,这里地上无山、地下无矿。然而项城小城同样也有都市美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绿色秀美的城市面貌,自然和谐的水系治理等生态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如何让“生态美”变成“百姓富”,既要美丽风光也要美丽经济?这是该市多年来持续发力,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谈起“生态工程”,项城市委书记刘昌宇自豪的心情难以掩饰:“在项城,生态农业打基础,生态水系(湿地公园)做依托,生态城市建设是根本,‘生态美’和‘群众富’同步发展。”
从城市建设的实践看,该市围绕五区互动、五区共荣发展思路,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迎宾大道贯通工程、南环路东通、平安大道全面建成。高标准组装政和广场、公园北区和24个街头游园,城市绿地率、绿化率分别达到36%、39%。一个“一水绕城、三绿交融、双向拓展、五区共荣”的城市美景已“显山露水”。
家住海河路80多岁的张为民老人见证着项城城市的发展,在他的印象里,这里,自己住的低矮房屋变成了高楼大厦,建起了小花园,设置了健身器材,每天都能出来走走,锻炼身体,小日子过得舒心惬意。“真没想到,城市发展的这么快,闲暇时间到公园游园绿地散步,心情自然放松极了。”老人感慨万分。
在农村,这里的“平原美景”“美丽乡愁”究竟能看到哪些新景象?
“一马平川绿茫茫,小村白墙红瓦房,庭院深深保清洁,幸福农家绿树旁。”这首项城农民的这首打油诗,道出了当地依靠平原农区作好“农”字大文章,发展农家休闲旅游,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秘密。
项城市市长任哲告诉记者,过去这里“砍树开荒”没饭吃,现在却是“植树种草”粮满仓。该市依托平原农区产粮大市的生态建设,接连做好了三篇文章——
在生态农业方面,110万亩农村基本农田,每年给农民直接带来10余亿元收入。成片的庄稼、绿色的林木、油菜花的芬芳……春天绿色满眼、夏天麦浪翻滚、秋天瓜果飘香、冬天孕育清风,到处涌动着平原农区的悄然活力,显得恬淡、宁静、惬意。来自城里的市民范修中,每逢星期天都会来到自己联系的“开心农场”,采摘野菜、种植有机蔬菜、体验农耕之乐,享受着惬意田园生活。
细观生态城市建设,城市绿化亮化美化,与城乡生态水系“两条腿”同步。几年来,项城市采取政府投资、社会融资、市场化运作等多种形式,推进了城乡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连接新老城区的驸马沟,在改造以前,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臭气熏天,严重影响了两岸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2012年项城市委、市政府引资2.5亿元对驸马沟进行高标准改造。按照河道水景轴、两岸滨水绿化带、植物观赏区、浏览休闲区,进行生态景观建设,形成丰富多姿的河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驸马沟成为集城市防洪、市民休闲、城市绿色走廊为一体的生态景观河道和开放性生态公园。“以前就是个臭水沟,大家都不愿意往近前凑。”市民万先生说,“现在可不一样了,河道拓宽了,水质变清了,晚饭后带着家人来驸马沟散步成为习惯。”曾经为人诟病的臭水沟脱胎换骨变成靓丽的亲水景观带。
同时,该市借助汾泉河湿地被列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契机。通过水系调节、水质保护、水岸保护等措施的实施,保护和恢复湿地面积882.1公顷,有效保护了项城市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水源地水质安全、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等。
生态产业富民。结合城乡绿化,围绕“立主题、分层次、显特色、抓重点、出形象”的总体目标,重点植绿、普遍造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先后投资5亿元,新上绿化项目11个,完成了政和广场、城西植物园、人民公园北区、湖滨路、通济大道绿化工程,城区绿化面积由2011年的6.9万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193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增至49%。
生态美、产业兴、群众富。该市重点发展花卉苗木、干鲜果品和珍贵树种等产业,让农村增绿、农民增收。全市花木种植从业人员3万多人,苗木种植户年均收入超过3万元。河南三利食品等一批新兴“农”字号企业应运而生,前途无量。据了解,项城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0年年均增幅在11.2%以上,去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08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7倍和1.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