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10月29日消息,在联大人权理事会14名成员的改选中,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古巴、沙特、埃及、卢旺达、南非、突尼斯、克罗地亚、伊拉克、匈牙利、巴西成功当选人权理事会成员。其中,中国以180票高票当选,俄罗斯以2票之差落选,无缘人权理事会。
人民日报10月29日消息,10月28日,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选举新一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中国以高票连任,成为为数不多的四度当选人权理事会成员的国家。
文章说,说起人权理事会,很多人可能比较陌生,但提起它的前身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大家或许都有所耳闻。这个机构诞生于1946年,其成立初衷是保护和促进各国的人权事业及相互理解与合作。但在冷战的特殊条件下,该委员会似渐渐背离了初心。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曾先后11次发起反华提案,无一例外地因不得人心而遭失败。人权委员会沦为各方政治斗争的工具,自身也在一次次内耗和对立中耗尽了声誉与资本。2005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人权委员会 信誉赤字 扩大,给整个联合国系统的声誉蒙上阴影”。
面对窘境,人心思变,人权理事会亦于2006年应运而生。设立人权理事会,标志着联合国人权事业进入了新阶段。各方憧憬在这个新的机构内,对话能够代替对抗,合作能够取代施压,交流互鉴能够超越“点名羞辱”。中国等47个国家当选为首届人权理事会成员,这是全球人权治理的“分水岭”。
评论指出,一直以来,中国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态度,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人权道路。中国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减少7亿多贫困人口,为7.7亿人提供就业,实现9年义务教育全覆盖,人权成就举世瞩目。今年恰好是人权理事会成立10周年。过去10年,中国三度担任理事会成员,倡导国际社会同等重视经社文权利和发展权,推动各方讨论反对种族歧视、非洲人后裔权利、移民权利、和平权等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问题。过去10年,中国支持人权理事会设立安全饮用水、文化权、残疾人权利、人权与国际团结、促进民主公平国际秩序等专题性特别机制。过去10年,中国还倡导召开关于粮食安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别会议,推动国际人权合作聚焦发展中国家最关切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评论称,此次中国再次高票连任人权理事会成员,可以说是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成就和作用的认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信号,表明国际社会期待在人权问题上看到更多的中国作为。当下,“人权困境”着实撞击着人类良知,全球近8亿人每天面临饥饿威胁,叙利亚、阿富汗等战乱地区百姓的生存权难有保障,难民危机、恐怖主义、排外情绪、种族主义、警察过度执法等问题此起彼伏、相互交织。令人忧心的是,近年来人权理事会对抗气氛有所加强,国别提案大行其道,公开指责成了家常便饭。许多有识之士不禁在问,人权理事会同最初建立的目标是否也在渐行渐远。
文章认为,中国的连任让国际人权治理多了一个选择,人们期待着在人权领域能有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公共产品。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