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每年双十一,电商领域的信用问题都会密集爆发,消费者和无良商家时常会上演维权攻防战。为了给消费者一个更安全的消费环境,每到双十一,监管部门都会部署一系列信用建设工作。今年有什么新招儿?
《预警报告》提示风险
今年双十一,消费者在应对网购乱象的时候,有一个参照。那就是中国改革报最新发布的《电子商务领域信用风险“双十一”预警报告》。这份报告的一大内容,就是根据以往的大数据,总结出了消费者应该防范的十大信用风险,和商家应该防范的八大信用风险。
中国改革报社社长程晓波:消费者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商品信息的“表里不一”、优惠促销暗含的水分、特殊商品“以假乱真”、售后服务“名不副实”以及钓鱼网站“花样骗现”等等,商家信用风险主要包括职业差评“网购碰瓷”、“职业打假”广告索赔、“黑手买家”恶意退货和专业“炒信”恶性竞争等等。
报告还提出检查网站资质、检查支付方式和检查店家留言和反馈等十大防范措施,消费者在网购的时候,只要多个心眼儿,根据这些提醒进行相应的操作,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防范风险。
建立“炒信”黑名单
不过,光有风险的预警还远远不够。从根本上治理网购乱象,还要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为此,今年双十一,将针对炒信行为,也就是利用虚拟交易炒作信用的行为,建立一个黑名单,并定期更新。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李聚合说,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商家,将受到联合惩戒。
李聚合:采取联合惩戒,主要有限制新设立账户,屏蔽或删除现有账户,限制发布商品及服务,限制参加各类营销或促销活动,扣除信用积分,降低信用等级,限制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限制账户权限权利,降低搜索排序,限制严重失信寄递物流企业入驻电商平台,辞退并通报建议同业机构不予录用严重失信寄递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等,查封或删除社交媒体帐号,限制网络广告推广等等。
反“炒信”不侵犯商家隐私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8家规模较大的电商平台,签署了反炒信信息共享协议。当然,也有商家担心,整治炒信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信息的收集和传递,这是否可能侵犯商家的隐私呢?李聚合这样回应:
李聚合:平台企业在反“炒信”的过程中,会不会侵犯有关市场主体的利益的问题。我们也注意到了,第一个是保护商业市场主体的隐私,保护商业机密,搞好信息安全保障。第二个是要联手制定好标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有序推进。第三个是在发生错误的情况下还要建立异议投诉机制,还要尽快恢复信誉等等,要保护有关市场主体的权益。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