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G20杭州峰会”中国方案推动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19  浏览次数:1777
核心提示:本报讯(首席记者张鸿超)综合报道: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于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此次峰会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国际会议。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
 

 

    本报讯(首席记者张鸿超)综合报道: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于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此次峰会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国际会议。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并设置了“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四大议题板块。本?在峰会后,推出“权威专家解读2016年中国杭州G20峰会系列报道”,全面解读G20进程上留下的“中国印记”。

    持续低迷的全球经济,深层原因在于全球经济中的中长期结构性问题。深化国际经济金融架构改革,拿出“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冶理”新方案,推动G20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机制转型,引领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合作方向,是中国作为G20主席国期待杭州峰会达成的重要成果之一。

当前世界经济整体放缓,宽松的货币政策难以阻挡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二季度经济增速下滑的苗头:美国增长1.2%,欧元区增长0.3%,日本仅增长0.2%。同时,除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相对稳定外,新兴市场国家增速下滑并未得到明显遏制。


 

    这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还在继续,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期。由于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其表象就是增长乏力。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出传统的以美元主导的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体制存在着严重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加剧了全球经济结构失衡。

在传统的经济金融治理体系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严重不足。当今世界,全球经济版图已发生重大变化,但治理体系并未及时调整,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lMF)的份额和投票权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总量严重脱节。由此,传统体制反而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造成货币错配,发达国家的QE负面外溢效应风险转嫁给了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造成其经济结构长期失衡。


 

    世界经济面临的长期结构性失衡等风险和挑战,倒逼G20由最初的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期的经济治理体制转型,建立“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

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中国接棒G20主席国后,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一峰会主题,集众智,聚合力,不仅确定了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短板来扩大总需求、构建全球公平有序的国际税收新秩序等结构性改革的9大优先领域和48条原则,同时成功重启了沉寂多年的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与各方携手完善国际金融架构,已经形成了《迈向更稳定、更有韧性的国际金融架构的G20议程》,在围绕扩大SDR的使用、增强全球金融安全网、推进lMF份额和治理改革、完善主权债务重组机制和改进对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务实、可操作的建议。


 

    事实上,在推进结构性改革方面,中国作为主席国率先垂范。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国实施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已经显现。今年上半年GDP仍达6.7%的增长,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健康发展态势,这本身就是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贡献重要力量。

    世界目光聚焦杭州。中国已为“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个新方案不仅充分体现了“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增?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的愿景,同时也体现了标本兼治促增长的思路,体现了在继续用好财政、货币政策应对当前挑战的同时,通过结构性改革提高全球经济增长的中长期潜力。总而言之,中国方案为促进全球结构性改革和金融稳定乃至世界经济朝着中长期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和“新动力”。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