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周永康案不该“无可奉告”
2014年3月2日,吕新华在回答香港记者有关周永康被调查的传闻时,用“你懂的”来回答这个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吕新华发言后,全场记者会心一笑。此后“你懂的”成为一些媒体对周永康的“代称”,在官方消息落地前,这三个字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暗号”。彼时,有关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出事了”的消息已在坊间流传,但官方对此传闻并无明确回应,直到7月29日傍晚六点,中纪委终于公布了周永康被调查的消息,而这距离吕新华透露“你懂的”已有四个多月了。
吕新华在此后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曾表示,“当时没有任何人曾给过我(周永康案)暗示。”对于“你懂的”这句回答,吕新华解释称:这是向媒体表示,由于自己并不知情,所以无法直接回答记者的提问。
在近日的会议中,吕新华依然坦诚面对此事,并称要“有技巧的回答”媒体,不能说无可奉告:
“全国政协大会新闻发布会是全球直播的平台,心理上还是有不小的压力。特别是一些偏题难题,社会很关心,但我并不了解,问职能部门,他们也无法确切地告诉我答案。比如周永康的问题,记者提问的时候,我可以说不知道,但一共也只有10多个问题,要是有两三个都说不知道,我会觉得很失败。所以不能说无可奉告。要有技巧地回答,但我觉得不能把媒体放在对立的位置上。”
从外交信使到“网红”发言人
“海运仓内参”(ID:hycplb)发现,虽然吕新华在新闻发言人的岗位上工作时间并不太长,但在“大场面”前淡定而风趣地讲话经验十分丰富。早在他于外交部工作时,吕新华便从时任外交部长钱其琛那里学到了讲话“绵里藏针”的功夫。据吕新华回忆,在陪同钱其琛参加会谈期间,如果对方领导人突然提个很敏感的问题,钱其琛用淡淡几句话就化解了。他曾说,“严肃的问题不一定用很高的音调去阐述、可以用平和坚定的语言,这种风格很值得学习”。那么,吕新华是怎么从一个初入政坛的“学徒”成长为相当老练的发言人的呢?
1974年,吕新华从杭州大学(后并入浙江大学)外语系毕业,进入外交部办公厅信使队工作。或许很多读者知道“外交大使”,但对于“外交信使”,即使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知道这个词的人也很少,而吕新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这个颇为“神秘”的组织。据《参考消息》报道,“外交信使”用于传送国家机密,这是一个非常光荣、责任重大,同时也相当有风险的工作。各国间的大部分领导人间书信、机密物品,如今仍然是通过外交信使送达。想成为“外交信使”,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身体素质,更需要绝对可靠的政治品质和身处险境的应变能力。而吕新华在这样的位子上一干就是7年,曾到过80多个国家。
1981年,“三十而立”的吕新华成为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随员,开始了在外交生涯中的“秘书岁月”。其中,1988-1998年间,吕新华担任了外交部办公厅及国务院办公厅秘书,这十年他跟随时任外交部长的钱其琛走访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2003年开始,吕新华担任外交部副部长,主管行政、财务、机关服务中心等事务,直到2006年卸任,其后成为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
在这期间,吕新华与香港结下了不解的缘分。上任后,吕新华创立了8个公共外交新平台,不仅与香港媒体互动频繁,更开创特派员公署公众开放日活动。吕新华在《香港,心中始终有你》一文中曾这般写下他对香港的寄语:“在我40年的外交生涯中,有16年时间,为香港的回归和繁荣稳定贡献力量,深感光荣和责任重大”,"无畏更无惧"、"携手踏平崎岖"的"狮子山"精神让他战胜一个个困难和挑战”。
也正是基于这些工作经历,吕新华掌握了诸多应对媒体的方法与技巧。除了2014年妙答周案,2015年3月政协新闻发布会上,吕新华依然正面回答了反腐形势等敏感问题。
当时吕新华称,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的态度是一致的,“大家都很任性”。他还说,“我们坚信,反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必定取得胜利”。其后,还有记者问他是否会有更大“老虎”落马,吕新华声称“反腐无禁区”,反腐对象里没有不被查处的“铁帽子王”。“任性”、“铁帽子王”等词确实生动,却也“难坏了”在场的翻译,还是吕新华本人对这几个词作了解释,方才化解了翻译的“尴尬”。
吕新华后来回忆道:“我这个人总体上比较严肃,但也有点小幽默,平时也爱打个趣、逗个乐什么的。用网络语言是接地气的表达,但也不能为用而用,那样会很生硬。”,“特别是应景的,整个社会都关心的,让我有一展身手的感觉。”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