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上海广播电视台主办的2016年度《市民与社会·市长热线》广播直播访谈节目,5月10日邀请副市长白少康与广大听众围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这一主题,在电波中与听众进行广泛交流。
东方网:今天中午,副市长白少康做客《市民与社会·市长热线》节目,围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这一主题,在电波中与听众进行广泛交流。东方网工作人员对节目进行现场图文直播。
秦畅:各位好,我是秦畅,这里是《市民与社会·市长热线》。今天我们要对话的是上海市副市长白少康,白副市长您好。
白少康:您好。
秦畅:我有点期待您来对话,为什么你知道吗?因为我们《市民与社会》最近把交通大整治当成是一个系列话题在讨论,讨论一段时间总得有人来接茬,把讨论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无疑您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今天邀请到您,相信听众朋友的电话会非常踊跃,您对听众朋友有什么期待吗?
白少康:我也很有期待,交通大整治已经搞了一个多月,我们也希望能够有一个机会,有一个平台和听众朋友进行交流,因为交通大整治是所有出行者都要参与的一项活动。
秦畅:这可是涉及到每个人的话题。这些天,有人已经觉得不方便了,觉得开车时候胆战心惊了,有的已经被处罚了,还有人认为交通大整治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今天我们会邀请到市民的声音,来和白少康副市长对话。请出我的同事陈凯。
陈凯:今天有将近20位阿基米德的网友已经抢沙发了,大家对这个话题关心热度非常高,有很多听众都在关心,整治到了中间的阶段,效果怎么样?和心中的期待符合吗?
秦畅:为什么大家会有一个“中间”概念呢?一会可以探讨一下。
陈凯还有听众说,这个话题非常受大家关心,有人说现在听到这个节目的人很多,也希望在手机上,更多的渠道上了解我们的信息。
秦畅请大家看阿基米德、上海发布、东方网,它们都在进行直播。白市长,有一个问题我想问问您,《市民与社会》在讨论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听众朋友对交警反响蛮多,警官来到我们直播间,很多市民说路上有很多违法行为,你们为什么不管啊?这样的问题特别多。这次我们是以严格整治交通当中的违法行为作为一个基准点的,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考虑这件事情的?站在一个副市长、上海市公安局局长的位置上,做这样一次以交通整治为主题的、全市上下共同动员的行动,你们的初衷究竟是什么?
白少康:秦畅,你刚才讲的这次大整治的名称非常准确。我们这次叫做“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以往通常组织的这一类活动都是叫做交通秩序大整治。
秦畅:我真没注意,交通秩序大整治和违法大整治不一样吗?
白少康:秩序整治主要是维持,违法行为主要是通过对违法行为的纠正、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来立规矩。这次交通大整治提了两句话,叫做“立法律规矩、正尊法风气”。在我们实际当中,大量交通违法行为普遍存在,以往对这类违法行为执法也不够严,处罚也不够重。所以,这一类违法行为普遍存在,由于这类违法行为的存在,造成交通秩序不好。
秦畅:时间一长,大家都不觉得那是什么了。我们上次讨论,乱嗯喇叭、乱停车,听众朋友说这要人性化,这是我的需要,难道是违法吗?如果真查法律法规,真是违法行为。但长时间不去关注,规矩已经被破坏了。
白少康:所以,我们这次整治就是从违法行为入手,违法行为里面既有大的违法行为,也有小的违法行为,大的像闯红灯、乱占道,小的比如打手机、不系安全带,但执法过程当中没有大小之分,只要是违法行为都要纠正。
白少康:如果仅仅管了大的违法行为,小的违法行为不管,实际上法律的尊严就受到了影响。而我们真正要解决交通的违法行为,还是要从小处入手,从查处小的违法行为入手,小的不敢为,大的就不敢为了。
秦畅:连小的违法行为作为执法部门都这么在意,那大的违法行为将受到更加严格的控制,希望社会形成这样的风气导向,最终形成整个社会风气改变,人们慢慢自律,遵守各种各样的秩序。但是您的想法,对于这么大的城市,对于每天的出行量而言就会变成具体的事情,白市长,我们的听众朋友有很多的感受,他们是怎么触碰这些“微小”的事情。有请4号线的曹先生。
市民曹先生:主持人、白市长中午好,今天非常有幸参加这个节目。首先我想关于白市长前面所说的交通整治问题,谈谈我的个人感受。现在我觉得中心城区整治效果非常好。
秦畅:是内环线之内吗?
市民曹先生:中环以内,整治效果非常明显,包括机动车的车辆的行驶、乱停车现象,现在都看不见了。但是中环以外包括外环以外,效果不尽如人意。有可能区域比较大,还有客观因素,造成机动车,还是比较乱。
秦畅:现在就是期望整个辐射面从内环到中环,一直到外环。你们身边的人,经常在议论交通违法整治吗?
市民曹先生:对。经常有人会说,只要熬过三、四个月就没什么问题了。
秦畅:白市长,这是我们最近讨论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是不是就干三、四个月,过了一阵子就没这么大力度了。
白少康非常感谢曹先生。大家可以想一想,说十个路口零违法,交通的违法行为整治一定是全覆盖的,这里面没有重点非重点,没有中心城区和郊区,只要是违法行为,在上海的境内我们都要依法的进行整治,依法进行查处。最近我们整个工作也做了调整,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目前在上海来说是全覆盖的。所以,郊区下一步也要加大整治的力度,也希望郊区近期情况能有一个尽快的改善。
白少康:第二个问题,曹先生也问到了是不是三、四个月就结束了,首先这个概念是不对的,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是没有时间界限的,现在仅仅是开始,不存在还有中间阶段,不存在我们搞三、四个月。因为对违法行为,依照法律的规定,有违法、有法就必究。我们对违法行为的查处是没有时间界限,任何时候有了违法行为都要依法查处。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也没有时间界限,从现在开始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一抓到底,直到把上海的交通秩序能够抓出好的效果。
秦畅:所以这对交警的要求,就是您刚才反复提到,只要眼睛发现的违法行为必将进行纠正和处罚,这是一个长时间、可持续的事情。白市长您提到了一个词“法制思维”,要摒弃突击式、运动式的,听众最怕,一阵风过去,还不如不刮。您希望这次的交通整治,开始了就一直持续下去。
白少康:没有结束。
秦畅:这一点也可以跟听众朋友探讨一下,这次不光光是交警在行动,而是几十个部门、全社会共治的过程,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怎么进行推进。
陈凯:关于持之以恒的问题,网友提出,法的执行不在于重,而在于坚持不懈。也有网友认为,有些地方警察多,秩序就比较好,但是这能可持续吗?
白少康:我们这次整治不是搞人海战术,虽然除了交警之外,我们巡警、派出所民警,也到街面参与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而且处罚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权也给相关的警种做了下放,这些警种也有权力处罚交通违法行为。但总的来看,我们不是搞人海战术,如果传统的秩序整治,可能要大量的人在路边,路边停了车赶紧劝你离开。我们这次重在立规矩,整治的是违法行为,凡是违法行为,见违必究、见违必罚。让每个交通出行者依法出行、守法守规,整个城市的交通秩序才会好。所以,我们可以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的。
秦畅:它是作为交警的一项日常工作持之以恒,怎么样的严格执法,李先生有一个话题要跟您探讨,刚刚说的都是车的问题,李先生要跟我们说一说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问题。
市民:李先生非常感谢白市长,良好交通习惯的培养不是等到开车以后才培养,加大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的培养,让大家自觉遵守交通秩序。有些警员从内勤出来,在处置违规的时候应加大对交通习惯的培养。
秦畅:机动车的管理有行驶证、有驾驶证,能扣分。但对于行人尤其是非机动车的管理,特别难,罚不了钱,即使20、30块,行人和非机动车会感觉到干嘛罚我,我们记者采访的时候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况,这个一视同仁可以做到吗?怎么做?
白少康:这次我们通过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大整治,使得我们对交通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就是说在执法过程当中,是没有盲点的,不应该有盲点,是全覆盖的。
白少康:交通行为的执法无论是对机动车也好、非机动车也好、行人也好,作为交通的出行者要依法出行。对他们的违法行为毫无疑问要一视同仁,当然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在交通管理上是不同的,他们的违法行为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怎么讲,我们要坚持对违法必究,第二个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对行人、非机动车的引导,使得他们能够在法律相关的规定下骑好自己的非机动车,穿越马路的时候要遵守交通法规。
秦畅:李先生的一句话,有时候尊重路口交警的指挥、管理和处罚,其实就是对法律的一种尊重,也是一个现代公民应尽的义务。谢谢李先生的提醒。
陈凯:李先生提到对所有交通参与者都要一视同仁对待,很多听众都响应这样的观点,有网友说,现在行人走路不按规则的现象非常多。有网友说,去过很多周边的城市,像杭州,右转车一定让行人,这一点行人没有得到必要的尊重。 12:27:41
白少康:这个话题很好,我有一个体会,今天我来的路上,在一个十字路口左转的时候,人行横道也在放行,前面有一台车,这台车见到行人之后就停下来,后面车都停了下来,直到行人过了之后,这台车才启动。见到这样的现象,我们感到很欣慰,我们仿佛到了国外,国外的汽车见了行人之后都是主动的礼让。而我们通常的情况是和行人抢道,这说明我们一个多月的整治、交通法律法规已经开始深入人心。这台车号有必要在这里提一下,沪BCE263。
秦畅:通过空中电波呼唤一下,如果这位听众打来电话,他为什么这样做,是他的习惯呢?还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白少康:交通大整治以来,我们曝光了不少的违法驾驶员和违法车辆,我们不仅要曝光违法驾驶员和违法车辆,对于遵纪守法、文明行车的驾驶员也要向社会公开的宣传,也要公开的进行表扬和点赞。
秦畅:这也是立规矩的一部分。有请邱先生。
市民邱先生:白市长好,这次大整治一个多月了,我有几个感觉,一个中心区要比边远区好,有警察比没有警察好,所以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不然没有震慑力。对于非机动车来说,也要增加交通意识,有的自行车、非机动车过马路时逆向行驶的现象很多,也要提高交通文明意识,对于行人来说也要安全的、文明的走路,不要乱穿红灯,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提高行人的文明素质。
秦畅:你觉得在启动这件事情的时候,要大家提高意识,意识哪里来呢?宣传、教育、社会动员,提高意识之后还要违法必究,这是孰轻孰重还是齐头并进呢?
市民邱先生:我认为法律面前要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不是说行人穿红灯、乱穿马路就可以,要从小事做起、文明做起,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秦畅:非常感谢。白市长您觉得哪个更重要,还是左右轮子的关系?
白少康:邱先生讲得很有道理,我们对交通的管理、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其实是一个综合整治,严格执法是重要的手段,宣传教育也是基本的保障。全社会共同参与,包括各个部门的共建共治都构成了整治的内容,这里面没有孰轻孰重的问题,都不能放松,哪个方面都需要参与,在全社会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局面。
秦畅:上个星期我们讨论了学校门口,送孩子人太多了,像康健外国语小学,给每个家长发了宣传书,不要违章、乱变道,如果你真的违法了,你乱变道掉头了,停车时间过长了,会记下,通过班主任就给家长打电话,某某谁的爸爸,因为门口太堵了,你以后不能停这么长时间了。社会共治也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白少康:除了公安机关的民警上街严格执法之外,同时我们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各个部门,我们都有要求,要管好自己的人,要看好自己的车子,同时做到门前清,包括你们广播电台门口,也要做到。
白少康:特别是一些学校,像你说的这所小学,他们的做法就非常好,有些学校也开展了叫做“小手牵大手”,通过学生回去给他父母讲交通法规知识,家长送学生上学,学生不允许家长把车乱停在马路周边。通过方方面面的参与,构成了这次的大整治,所以大整治这一个多月取得成效,也是全社会参与的结果,各个部门大家互相配合的结果。
秦畅:在配合当中我们也特别希望听到大家的高招、高见,和白市长讨论。
陈凯:现在有很多听众法治意识很强,但有些问题他不太清楚,他提出了疑问。比如说能不能减少一些黄色实线禁停标志,能不能设置的科学一些。说到黄线有很多朋友就说了,经常看见有公安和交警的车在黄实线旁停车,不知道是不是在执行公务。还有看到交警的摩托车闯红灯,不知道是不是在执行公务。
秦畅:最近在到处划黄线,究竟哪该划,哪不该划,有没有原则?黄线划多了,可能连公安都停在黄线上,这个问题可能会成为当下的热点。
白少康:黄线,最近我们划了一些,总体上不算多,基本的考虑主要是一些道路中心地区、交通繁华的地区、商业比较繁华的地区,加上一些机关、学校周边的地区。这些地区过去由于乱停车的问题造成了交通秩序不好,甚至交通的拥堵,最近划了黄线之后乱停车的问题有了明显的改观,交通通行效率明显提高。
白少康:接下来随着我们整治的不断深入,交通的标志标识也有一个优化完善的过程。有些地方可能还要继续划黄线,有些地方也会从实际出发,可能实黄线变成虚黄线,都要从交通的实际出发,不断地进行优化完善。
秦畅:恩,可以在黄线划的范围内留给了人们上下车的空间。刘先生还想谈黄线的问题,他是一个大巴司机。
市民刘先生:白市长好,我是最基层开车的,也看到了很多,现在整治的确从一个月来看,规矩立了很多,但市中心划黄线有些地方我赞成的,包括很多司机在讨论的时候也赞成的,很多等于是划黄线,3、4秒以内都不能停了,一停就等于违法了。我想问一下,黄线,很多地方这个路比如说流量比较少,有时候想停一下,尤其是大巴,是不是可以在中间流量比较小的地方,允许司机师傅好停一下。
秦畅:主干道划黄线,周边的支线稍微留一点空气,是吗?
市民刘先生:对,有些地方划了黄线,我看不懂,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有一个隔离栏,这里也划了黄线,你不划黄线司机也知道没法停车,一停车就堵车了,这些地方就多此一举了。
秦畅:让司机们自己也有一个对道路交通的理解,不同的司机写出一个划黄线的解决方案,是不是可以征集更多的意见,大家进行更多的讨论。
市民刘先生:比如说浦东,有很多园区,像金桥园区,我们上下班班车很多,很多单位停不下那么多的班车,我们班车回到单位也不大可能,往往就停在了单位的路上。那条路上车流量并不是很多,但全部划成黄线,比如说我们在漕宝路、金桥再返回停车场,下午再过来,其实也是比较累的。
市民刘先生:白市长,上海这么多车,到晚上这么多车停哪儿呢?我到晚上尤其是礼拜天晚上,礼拜一七点要到苏州接人,我停在停车场4点半过去,人家还没有开门,必须礼拜天晚上停到家门口的僻静的路上,第二天早上5点发车出去。以前9点以后警察不贴单子了,现在要等到11点,有时候早上起来一看,晚上半夜2点贴了单子,也没办法。我想,既然治堵,还要疏。
秦畅:出租车停车时候也有不方便的地方,能不能增加出租车的扬招点,同时增加一些黄格线,方便临时停车。
白少康:这都是很好的建议。我刚才也讲了,随着整治的不断深入,有些标志、标识需要不断地优化,有些没有划的地方还需要划,有些划的不合适也要适当的调整,包括增加一些扬招点,增加黄格线,都是很好的建议。秦畅也讲了一个很好的建议,我们还是倡导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及时给我们写信来,这些好的意见建议,我们听取之后有道理的也会及时的采纳。
秦畅:各位听众朋友也可以跟我们《市民与社会》联系,我相信划了黄线也不是一劳永逸,也会不断地优化完善。
白少康:对,但凡是划了黄线的地方一律不许停车,停了就要依法查处。
陈凯:说到黄线的问题,出租车驾驶员朋友非常关心,他说以前专门为出租车吃饭的临停点划了黄线,怎么办?还有司机要方便怎么办?厕所周边都划了黄线,我上个厕所200块就没了。
秦畅:各位最好除了宏观的建议,最好把哪个位置也告诉我们,甚至给我们拍张照片,我们也梳理和总结一下提交给相关的部门。有请2号线臧先生。
市民臧先生:白市长你好,我发觉这次交通整治以后,我们很多驾驶员认为,这次在行车当中后面行车记录仪的拍摄,交通队可以以此作为执法效果这点非常好。我的一些驾驶员,包括我们的一些兄弟们,我们都是开出租车的,感觉这招出来以后,脖子后面凉嗖嗖的。过去哪里有探头,没探头都很熟,现在不知道哪里就有探头了。前两天有一个兄弟说,新的规定出来之后,我一天不敢随便插队,老老实实开了一天,感觉很难受。
秦畅:难受就说明他在调整,在变化,跟以前的习惯做对抗了。
市民臧先生但是他说,我现在车上也装了行车记录仪,有一次他从家里出来,有人插队,他就没让,最后他的车位被人挤掉了,警察过来对他进行处理,他说前面那个车插队的。警察说,我看到你违法了,人家没有违法,罚了他钱。他自己装了行车记录仪,他说以后早上出门这段路,我就是志愿者,谁在我前面插队,我就拍下来交给交通警察。
秦畅行车记录仪普通市民拍的,可以上传到公共平台作为执法的依据。有臧师傅说的效果吗?
白少康:效果非常明显。我想这个问题作为第二个问题。刚才臧先生提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他说他有一个朋友,老老实实开了一天车觉得很难受。目前这种心理状态是对的,因为我们习惯了不守法,习惯了自由行走,现在要按规矩行走,一定有不舒服的过程。但是随着我们整治之后,大家都守了规矩,大家都觉得经过这个难受期之后,按照规矩走会觉得更加舒服。
白少康:实际是一种心态的变化,过去不守法,大家可以想怎么开就怎么开,这也是造成交通秩序不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现在我们要守法,其实我们都面临一个心态的调整,也就是说,这个城市的交通路和车的矛盾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将来这个车要跑很高的速度,在这个城市里面,是不大可能,我们就要适应慢交通,但是慢交通是要按规矩走,大家都慢交通路就堵不了。
白少康:最近大家可以感觉到,高架路畅通了很多,畅通的原因是和纠正违法行为有关。过去很多人乱变道、乱占道,造成小的事故,使高架路拥堵。最近大家都守法了、守规矩了,虽然心里不那么舒服了,但高架上通畅了很多。
秦畅您刚才讲了一点,不仅是心态,还要跟过去的行为习惯做斗争,以前习惯了这么开,现在要调整,不加塞,不乱停车,这对每个市民来说都要有一个调整的过程。
白少康如果大家都按照这个规则行车,其实我们平均的速度是会提高的,可能感觉上会慢一些,但平均速度一定会提高,因为堵不死了。
秦畅我特别期待,再过21天,人们不是说好习惯养成21天,之后我再随访一下你那朋友还难受吗?还有警力不足,你有办法解决?
市民臧先生:现在警力也蛮紧张的,但既然是互联网思维,能不能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包括现在的道路有很多的探头,是不是可以把这些探头也作为今后违法的处理手段,警察定期打开探头,哪些车违法了,车牌号可以清清楚楚看出来,再进行处罚。让驾驶员感觉到头顶上有一张网,这样交通包括我自己出门开车会感觉更好一些。我前两天去医院看病,看到有人开电动车在人行道上行驶,在黄浦区,警察拦下来了,要罚20块,不肯罚,就带进了黄浦分局。现在真的是处罚,过去对行人、非机动车处罚的比较少。
秦畅:谢谢臧师傅,如果万一警力不够就利用探头,本来探头就有啊。
白少康:之前有不少朋友反复在问,你们能长久吗?刚才我说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另一方面,要做到常态、长效的交通秩序的良好,还是要依靠科技手段,因为警力总是有限的,而且警力也不可能24小时都在街上的。所以,科技手段,刚才提到的,行车记录仪,我们对外公布了一个平台,行车记录仪的记录可以直接发到这个平台上,这么几天时间已经接到1000多条线索,查实了100多条,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白少康:实践证明,是一个有效的办法。通过科技手段发动广大群众举报,这是我们发现违法行为一个重要的途径。不仅仅是行车记录仪,目前还正在开发手机软件,接下来手机视频也好、照片也好,都要争取群众发现之后,拍下来发到平台上。这样使交通违法行为,随时随地可以被群众发现,被科技手段发现,然后及时进行查处。警力是有限的,科技手段是无限的。
陈凯:有听众也提到了高科技的问题,我天天接送孩子,学校门前的交通可以弄一个APP,接受社会的监督。也有听众说,现在汽车上有很多安全的配置,比如说不系安全带会报警,但有不少人用安全带插片,所以遵纪守法还是要靠自觉。
白少康:过去我们主要靠人力、靠交警发现违法行为纠正、处罚违法行为,科技手段发展为解放警力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目前正在建设新增加的18000套电子警察,上了之后就等于全市增加了18000名交警,而且比现在的交警坚守的时间要长,全天候24小时。
白少康:同时也利用大数据的技术,最近我们研发了一款新的大数据分析软件,对十字路口违法行为实时抓拍,自动形成有效证据。我们试了三天,一个路口发现了1000多起违法行为,其中符合证据条件的有200多起,证明这个大数据软件是非常有效的,接下来继续完善之后,慢慢逐渐推广起来。将来行车记录仪、手机包括大数据软件,就构成一张发现交通违法行为的科技网,这就是“天网”。
秦畅:在公共管理当中交通是最适合应用大数据的行业,以前我们虽然有电子警察,但还需要人力翻看录像带就造成了极大的人力成本投入。如果有数据随时的挑选,效率就会大大提高,1.8万套的电子警察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这也是高科技助力今天的交通管理的成果。
白少康:正如那位先生说的,觉得脖子后面冷飕飕的,只要不守法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不论什么时间,都会觉得冷飕飕的。
秦畅最后可能不是为了处罚,而是监控给大家自我提醒的约束力,我觉得冷飕飕的时候就不违法了。
白少康:目的还是从根本上讲希望大家都能够自觉守法。一个多月来的整治情况来看,上海市民的法治素养是好的,市民的素质也是好的,绝大部分驾驶人员都已经能够遵纪守法。
秦畅:我们看看公交车专用道最近的情况,发现明显大幅度的好转,也希望已经开始好起来的交通秩序能够长久的维系下去,成为每个公民的习惯,成为城市的文化品质。
秦畅:白市长,2016的市长热线新增加了一个小栏目叫做“如果我是市长”,市民经常调侃说我又当不了市长,你让我当市长。没有关系,如果我是市长,我坐在这个位置上,我想怎么解决现在的这些问题。这个问题没准能给白市长启发,而白市长跟我们说你怎么做市长的时候,我们市民就了解了,一个事情的处理、解决什么样的流程和程序,我们对市长的公务活动有了更加的了解,今天的“如果我是市长”出了一个什么题呢?
秦畅:这次《市民与社会》做交通违法大整治讨论的时候,很多听众说,难道我们就不能罚他倾家荡产,罚到他再也不敢吗?我说如果你是市长,你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呢?有一位小朱先生发了帖子,我们请他进直播间。
听众小朱先生:白市长你好。如果我作为一个市长,我肯定要不打招呼的去现场了解一下一线民警的意见,看看他们在执法当中是不是会遇到什么困难,听听他们对处罚太轻的提议,他们是怎么想的,再听一听附近市民的意见。
秦畅:你第一个是听一线的交警的意见。
听众小朱:先生对,最直接的听到一线民警的声音,通过他们了解平时的问题。还有我的想法,因为交通大整治已经很久了,已经有段时间了,对这些违法行为一定要能够有上限的,要上限处罚。
秦畅:你会直接下命令吗?各位,你们的处罚都是上限。
听众小朱先生:既然已经整治那么久了,你还在违法,你主观上就有故意的嫌疑。还有一个,如果对同样多次违法的驾驶员,给一个处罚,比如说本来罚200元,现在罚400元。
秦畅:你要累进制了,你同样错误犯了三次、五次,就要累进制。
听众小朱先生:还就就是加入诚信记录,加大处罚力度,让他知道,我们就是以最严厉的手段来解决交通上的问题,让他不敢违法,我想一定能把交通整治好。
秦畅:我发现你一步、两步,不过后面听下来,都是你直接行使市长权力了,要求你上限,要求进入诚信记录。白市长您有这么大的能力吗?
白少康:我得依法行政。朱先生刚才讲的第一条很好,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一定要掌握一线的情况、掌握一手的资料。所以,你采取的第一个办法是不打招呼直奔基层、听取一线交警的意见,这是很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的做法。我们领导干部都应该是这样的,而且我们确实在前期,准备大整治过程当中,大量的时间我们是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听取基层民警的意见。你的想法和我们的做法也是一致的。
白少康:第二个,你提到了上限处罚、多次违法、加倍处罚。总的前提,第一要依法办事,能不能上限处罚,能不能加倍处罚,都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办。但是在法律的框架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下,我们对交通违法行为实施从严的处罚,这个思路目前也是这么做的。
秦畅:就是他说的,对着法律看,是上限的就上限。累进制,能不能纳入诚信体系,可能就管不了。
白少康:处罚不简单是数额大小的问题,最主要是对被处罚人是一个法治教育,要教育你哪些行为可以为、哪些行为不能为。接下来不仅是单纯的处罚,在整治过程中,还会和个人的诚信系统相关联,对于办理居住证的人,我们也正在研究交通违法行为和居住证办理相关联的一些措施。所以这些关联之后,交通违法行为的成本就会大大的提升。
秦畅:我们在做一档讨论的时候有一位网友提出一个观点,有时候你给他添麻烦,包括在用车的时候,用车不是那么方便了,就会减少用车。另外,交警处罚的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添麻烦,就不敢干了。可能现在的交通整治、见违必究的处理,就让你觉得我不能这么干。接下来微博社区和阿基米德社区朋友还有他们的意见。
陈凯:给违法驾驶员添一些麻烦,让他们不敢干。有听众说,我想给驾驶员添一个大麻烦,对于不文明行为要钓鱼执法,让他们都变成惊弓之鸟。还有听众强调,要重罚,上海有没有可能增加一些违章的成本,一个单子500、1000。
秦畅:我们的微博社区,听众朋友来了很多很细小的建议,白市长,今天节目上很难一一地陈说,包括哪些车道需要单行道改双行道,哪些标志要完善等等,我们接到数条类似的意见,这也是你们期待的吧?
白少康:这都是很好的意见建议,今天节目当中来不及一一回答了,但这些好的意见建议都会转到交警总队,由交警总队认真研究,合理的一定会吸收大家的意见建议。
秦畅:很多听众对机动车、助动车的违法行为说了很多,有请邱先生。
听众邱先生白市长你好,我是一个出租车驾驶员,我看到这次整治成效非常好,有很多驾驶员的习惯都有所改变。对于好的驾驶员来说,影响不大,包括我自己,也感觉没有多大影响,而且道路顺畅了。现在是大数据时代,警察在处理违法行为投入了很多的警力,我希望将来轿车从厂里出来就要有连接互联网的装置,让每个驾驶员上了车以后,通过一个手段才可以启动这辆车,利用他实名制的手机和车辆进行匹配。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如说你的驾照过期了,或者有各种情况不能驾驶了,你就不能启动这个车辆了。
秦畅:国外的大巴司机超过一定的工作时间段,车就打不着火了。
听众邱先生:你上了路之后,所有的车辆都进入了大数据的网络,你在路上,比如说这个路况如何,系统会自动地提醒你。
白少康:邱先生很有创意,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邱先生的很多想法将来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秦畅:今天听着脑洞大开,明天可能就有技术解决了。现在有些科技迷,没准有玩各种时尚科技的人,有的时候渠道要打得足够开,不同视角、不同领域的人都会把他们的奇思妙想输送进来。
陈凯:有听众说,车载有违章记录仪,可以识别智能红绿灯、特殊路况,减少违章。
秦畅:欢迎大家继续加入到我们的讨论和对话,有请5号线的沈先生。
市民沈先生:你好主持人,白市长你好,我最近在关注交通大整治,我虽然不开车,但是我骑车,也行路。
秦畅:你观察下来有什么变化?
市民沈先生:比过去交通秩序有改善。
秦畅:哪里有不足?
市民沈先生:比如说一旦绿灯放行,一旦有些地方比较模糊的地带,比如说这里既可以人又可以车,或者这个时段警察不太容易怎么样,无论是行人还是驾驶者,好像抓住了“机遇”,可以理解他们这样的心理,但从秦畅,白市长的交流当中,我也体会到了,希望通过这次整治使交通更加通畅。警察的执法是权力的落实。作为一个市民或者百姓,权力的获得是通过守法达到的。如果你没有守法,你可能将失去某项权力。
市民沈先生:不要老说让市民倾家荡产,让他失去某些权力,也足以使他不敢轻易的不守法。我们普通百姓也不必腰缠万贯,我们遵纪守法照样可以享受社会给予的各项权力。过去几十年提到交通秩序是标本兼治,我的印象,治标是表面的管理,治本是道路建设。随着几十年的大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有限了,长远还是靠制度、靠市民的遵守,特别是靠每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做到自律,这才是长远的。
秦畅:你想来想去,最终真正解决上海城市交通秩序是靠自律。
市民沈先生:包括我自己,以前可能“插队”一下,但有时候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还有朋友在开车的,我有事找他不那么着急,不轻易打他的手机。还有一句话就是,我们说的很多智能、互联网的发展,每个人在享受记录的时候,你也有可能被记录。
秦畅:这就是不同的人,他不是技术派,他是一个自我,从个人的修为角度的进步来思考这个问题,我发现空间就完全不一样了。
白少康:沈先生讲得很有道理,我们的交通最终的好是要靠每个交通出行者的自律,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说到底也就是对整个社会来说,是这座城市的法治社会建设取得了成效。
秦畅:所以,技术还是从你不够做得好,我要外部监督你,如果都像沈先生这样有一个自省,我某些行为是不是够好,我可以自我修改完善一下。我是不是能够在朋友开车的时候不打他的电话,用个人行为的调整和完善做到这一点,特别谢谢沈先生。
陈凯:刚才提到对于违法者的处罚,你应该罚在他的痛点上。有听众说,交通违法多数是为了赶时间,为了快,能不能在他违法之后就占用他们的时间,比如说协助交通警察进行执法一天。
秦畅:还有听众朋友问,这次交通违法大整治到什么时候吗?估计是刚刚打开收音机的听众朋友,这就是我们的习惯思维,总觉得整治是有阶段性的,整治是一个运动式的,还要告诉大家一次,只有开始。
白少康:现在是开始,没有结束。交通的整治永远要持续下去,直到这个城市的交通秩序良好之后,我们也要坚持依法管理。
秦畅:依法管理、严格执法、违法必究,这应该是交通违法管理的一个常态。有请张先生。
市民张先生:白副市长你好,我想谈一下我个人的两个观点,我一直在嘉定开车,我说你们嘉定城区的驾驶员开车,右拐或者左拐都不让直行的,就不怕撞上去吗?这就是一个交通行为的问题,像这样的交通行为绝对要严打。还有就是嗯喇叭,有行人走在马路当中,你怎么不摁喇叭。如果一个行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尊重,凭什么让我驾驶员尊重你呢?有很多年轻人边开车边玩游戏,你说你要撞到别人怎么办?
白少康:我们行人现在有很多低头族,前两天还有报道说有低头族走到河里,失足溺水身亡。现在马路上有很多低头族是非常危险,也是违法行为,对这种违法行为也要纠正。但是作为汽车驾驶员来说,机动车的驾驶员也要依法行驶,见到行人尤其是见到这些人,也要主动的发现,主动的避让,对双方来说都要守法,按照法律的规定来出行。
秦畅:张先生用了这样一个字,叫做“作出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变成改不掉的陋习就麻烦了。
白少康:这其实是一个法治意识问题。过去我们不认为出门走路和法律有关系,实际上每个交通出行者包括机动车也好、非机动车也好,行人也好,都要按照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要求出行。如果大家都不按法律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带来秩序混乱,很有可能带来安全的问题。
秦畅:这才是危及生命安全,这才是一个城市管理最要针对的。你不在乎自己的生命,但是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值得被保护和尊重的。有时候违法处罚也是一种保护。有请龚先生。
市民龚先生白副市长你好,我也开车,一天10多个小时都在开车。
市民龚先生这几天交通违法大整治我比较拥护,但拥护之下并没有看到早晚高峰交通有所好转,车辆还是很有拥堵,车流也很高,这可能跟上海本身的车辆保有量有关。但我经常走的一条道就是内环线高架路往南浦大桥方向,这里有一段是直线,很长一段直线,有很多车着急,就在直线拐过来变过去,违法率相当的高。所以,导致后面的车辆不停的刹车、避让,无形之中就造成了很大的拥堵。所以,我觉得素养还需要提高。
市民龚先生:包括科目一以前学交规,以前有老师教的,大家需要听课,现在手机APP自己听课,就可以去考了。省略了一个环节,但面对面的教和网上学有一定的差别,老师会把一些经验告诉你,一些交通标志告诉你。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